1.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尺度是 ( )
A.勞動工具的狀況 B.勞動者的素質
C.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 D.勞動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2.下列關于新文化運動的論述正確的是 ( )
A.新文化運動是新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
B.新文化運動仍然是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
C.“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是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五四”以后的新文化運動是新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運動
D.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3.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下列機關中,( )有權制定行政法規。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省級人大
C.國務院各部委 D.國務院
4.在社會生活中,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 ( )
A.國家政權的階級屬性
B.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C.社會意識形態的性質
D.社會生產力的性質
5.張衡在公元132年首創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
A.候風地動儀 B.渾天儀 C.天球儀 D.黃道環的渾儀
6.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職務,最低為 ( )
A.副處長 B.副處級 C.副主任科員 D.副科長
7.個體商販甲與羽絨服廠職工乙是朋友,乙稱能以廠內批發價幫助甲買到便宜的羽絨服,甲欣然應許,乙便先后四次共賣給甲羽絨服50件,甲全部銷出,對乙感謝不盡,后來甲傳訊,被告知乙的羽絨服全是盜竊所得,甲的行為( )
A.構成銷贓罪 B.不構成犯罪 C.盜竊罪共犯 D.犯罪未遂
8.禁止在主送的同時抄送給機關的文件有 ( )
A.主送給上級機關的請求批準的請示
B.主送給平級機關的商洽性函件
C.主送給有關下級機關的政策性批復
D.主送給上級機關的請求指示的請示
9.《辛丑條約》的內容不包括 ( )
A.清政府賠款白銀9億兩,以海關關稅作保
B.清政府保證禁止人民反對外國侵略
C.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重要地區
D.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10.在下列現象中,不屬于上層建筑的有 ( )
A.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國家政權 D.社會意識形態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 參考解析
1.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尺度。干擾項B、C、D雖然都與生產力水平相關,但勞動工具制約著勞動對象的選擇,制約著什么樣的勞動者才能承擔起什么樣的勞動,也制約著勞動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只有勞動工具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尺度。故答案為A。
2.新文化運動分為“五四運動’’前和“五四運動”后兩個階段。“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和民主,目的是為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實質是以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因而是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運動。“五四”以后的新文化活動以研究和宣傳社會主義為主流,因此具有新民主主義的性質。因此選C。
3.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法律,省級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國務院各部委有權制定部門規章,只有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故答案為D。
4.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上層建筑反作用的原理。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歸根到底看它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這種作用一般是通過經濟基礎這個中介環節來實現的,經濟基礎是先進的,它就促進生產力發展,反之,就阻礙生產力發展。因此,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B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5.張衡在公元132年首創該儀器。D是東漢時賈逵等人研制的觀測天文的天文儀。B是張衡制造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C是西漢時耿壽昌用銅鑄成的用以演示天象的儀器。故答案為A。
6.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職務,為八個等次,最低為副處長,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界限,當前所稱的“行政領導干部”,指副處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的領導職務,一般為八個等次,最低為副科長,答案為A。
7.因為甲不知道羽絨服是盜竊所得,在不知情下參與了販賣盜竊物行為,這在法律上不構成犯罪,銷贓罪是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銷售的行為。盜竊罪共犯是指為盜竊活動提供便利或者親自參與盜竊的違法者。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故答案為B。
8.國務院辦公廳1987年發布并于1993年修訂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請示如需同時送其他機關,不得同時抄送給下級機關,故答案為AD。
9.《辛丑條約》是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等國簽訂的。其內容主要有: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關稅作保;清政府保證禁止人民反對外國侵略;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重要地區,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BCD三個選項均符合條約內容,選項A應為4.5億而不是9億,因此A是正確答案。
10.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史觀的上層建筑范疇,較易回答。上層建筑是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組織和設施,A屬于經濟基礎的范疇。因此選擇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