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哲學上思考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就是要( )。
A.扶持新生攀物,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B.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C.充分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2、“飛鳥之景,未嘗動也”的觀點屬于( )。
A.樸素唯物論
B.樸素辯證法
C.形而上學
D.唯心論
3、牛頓認為,空間按其本質來說是均勻和不動的,與任何外界狀況無關;時間按其本質來說是均勻地流逝,與任何外界對象無關。牛頓把自己的這種時空觀稱之為“絕對時空觀”。這種時空觀錯誤在于( )。
A.否認了時空的客觀性
B.把時空與物質運動分離
C.承認了時空觀念的可變性
D.否認時空具體特性的相對性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首先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其原因在于( )。
A.人類始終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永遠不能征服自然
B.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之后,人們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C.如果違背自然規律,過度掠奪自然資源,破壞自然環境,就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D.自然規律可以因人的意識發生局部性的更改
5、《孫子兵法》日:“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其包含的哲理是( )。
A.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B.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C.事物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
D.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 解析 題目或解析有誤,我要糾錯。
1.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課題,促使人們從事新的探索。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是人們主動采取的認識行為,但根本動力和根源還是必須來自實踐。故選B。
2.C。割裂了物質和運動的聯系,不承認運動的客觀性,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故選C。
3.BD。絕對時空觀并不否認時空的客觀性,它只是否認了時空特性的相對性,而且還把物質和時空分離、割裂。故選BD。
4.A。自然規律不可更改,且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過程中要首先明確這一點。故選A。
5.B。“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是說防備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薄弱。處處加以防備,就處處薄弱。這段話蘊含著這樣的哲學道理: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處處設防,就會處處薄弱,胡子眉毛一把抓,結果什么也抓不住。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寡與眾是矛盾的雙方,在“處處防備,和”迫使敵人分兵防我“的條件下,寡與眾的位置.可以相互轉化。③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形勢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故選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