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公務員考試時政熱點:1月備考時事匯總(第3周)
http://www.ikeluosi.com 2025-01-25 來源:永岸公考
不論是公務員考試,還是其他公職類考試,時政常識都是必考內容,大家要堅持積累學習。本文整理了一周時政要點分享給大家。
1.習近平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國家主席梁強就中越建交75周年互致賀電
1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越南國家主席梁強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75周年。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越兩國繼續走好社會主義道路,攸關兩黨兩國的前途命運、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對本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具有重要意義。我高度重視中越關系發展,愿同你們一道努力,以兩國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為契機,牢記初心使命,深化戰略互信,加強務實合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繼續同舟共濟、攜手前進,推動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不斷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兩國人民,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事業、促進人類發展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2.《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印發
據新華社1月19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全面系統部署。綱要是首個以教育強國為主題、以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重要任務的國家行動計劃,是全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發展、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頂層制度安排。綱要明確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標,部署了9個方面重點任務: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辦強辦優基礎教育,夯實全面提升國民素質戰略基點;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打造戰略引領力量;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建設學習型社會,以教育數字化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筑牢教育強國根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激發教育發展活力;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3.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和研究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和中央書記處工作報告的綜合情況報告》《關于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強調,新的一年,5家黨組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個最高政治原則,確保思想統一、方向一致、令行禁止。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干字當頭,奮發進取、善作善為,合力推動改革攻堅,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中央書記處要立足自身職責,增強政治能力,抓好重點工作落實,從嚴加強自身建設,高質量完成黨中央交辦的各項任務。
4.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
1月20日,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乙巳蛇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歡聚一堂,共迎佳節。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統一戰線廣大成員,致以誠摯問候和新春祝福。習近平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提出3點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畫好同心圓。牢牢把握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特征,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切實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成效。二是緊扣中心工作,積極獻策出力。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等深入調研議政,繼續聚焦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民主監督。全國工商聯要引導民營經濟人士保持創業熱情、提振發展信心,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三是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突出政治引領,引導激勵廣大成員不忘初心使命,賡續優良傳統,汲取奮進力量。鞏固深化紀律學習教育成果,持續落實中共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動轉變作風,鞏固發展良好政治生態。
5.我國今年將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 三次任務標識向社會公布
1月20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2025年度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天舟九號飛行任務三次飛行任務標識。兩次載人飛行任務期間,主要任務是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和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開展平臺管理工作、航天員保障相關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動。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發射后將對接于核心艙后向端口,主要上行航天員駐留物資、艙外服等出艙消耗物資,保障平臺安全運行的維修備件和推進劑、應用任務各類載荷和樣品;下行在軌廢棄物。
6.中國“人造太陽”創造“億度千秒”世界紀錄
1月20日,我國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在安徽合肥創造新世界紀錄,首次完成1億攝氏度1000秒“高質量燃燒”,標志我國聚變能源研究實現從基礎科學向工程實踐的重大跨越,對人類加快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
太陽,普照萬物,它的巨大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而“人造太陽”是要在地球上實現可控的核聚變反應,追求“能源自由”。EAST形如“巨罐”,匯聚“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于一體,近百萬個零部件協同工作,擁有專利近2000項。從長脈沖高約束模運行60秒、100秒到2023年的403秒、如今突破1000秒,近年來中國自主研發的“人造太陽”不斷刷新世界紀錄,讓中國聚變研究躋身世界前列,也為全球聚變堆建設提供重要依據。
7.國產大型無人機首次實現量產交付
1月20日,我國首款起飛重量5.25噸、最大載重1.9噸的大型無人機鴻雁(HY100)在新疆石河子市天域航通石河子生產基地成功實現量產下線,其中3架順利向客戶完成交付,這也是我國國產大型無人機首次實現量產交付。
大型無人機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50千克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在農林植保、物流運輸、空投空送、應急救援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場景。相較其他類型的無人機,大型無人機載荷更大,作業范圍更廣,飛行高度更靈活,能與小型無人機等其他低空航空器形成良好互補。
8.哈爾濱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火種成功采集
1月20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火種在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成功采集。本屆亞冬會火炬取名為“澎湃”,寓意著這次盛會將充滿活力與激情,表達了冰雪運動熱情和亞洲各國的團結友誼。火炬整體造型采用了綻放的丁香花,將中國紅、丁香紫、冰雪白等色彩相結合,寓意著真誠豁達、熱情洋溢、開放包容,充分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和文化自信。同日,線上火炬傳遞活動同步啟動。線上火炬傳遞活動依托互聯網平臺,讓更多人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親身參與到亞冬會,這一盛大體育文化活動中。全球網民可在“哈爾濱2025年第9屆亞冬會”官方微信公眾號主頁,點擊菜單“數字火炬”或發送關鍵詞“線上火炬傳遞”,點擊鏈接參與活動,成為 “亞冬會數字火炬手”,并擁有專屬證書。
9. 2024年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超4億噸
1月20日,我國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交出亮眼成績單。老油田持續穩產,我國最大油氣田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累計生產油氣當量突破10億噸。海洋、非常規油氣成為上產“主陣地”。2024年海洋油氣產量當量超8500萬噸,其中原油產量連續5年增產超200萬噸;頁巖油產量快速提升至600萬噸,同比增長超過30%;頁巖氣產量保持250億立方米以上規模;深層煤巖氣產量僅用3年時間快速提升至25億立方米,成為天然氣增產新亮點。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次超過4億噸,連續8年保持千萬噸級快速增長勢頭。其中,原油產量達2.13億噸,相比2018年增產2400萬噸;天然氣產量2464億立方米,近6年年均增長130億立方米以上。
10.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
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習近平強調,新的一年,我愿同總統先生一道,繼續引領中俄關系登高望遠,以中俄關系的穩定性和堅韌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共同促進兩國發展振興,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雙方要繼續深化戰略協作,堅定相互支持,維護兩國正當利益。鞏固拓展雙邊關系,推動務實合作深入發展。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俄兩國要以此為契機,共同捍衛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推動各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普遍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作為上海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中國愿同俄方和其他成員國一道,推動上海合作組織進入更高質量發展、更加擔當有為的新階段。中俄還要共同推動“大金磚合作”,譜寫全球南方團結自強新篇章。
11.《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問答》出版發行
據新華社1月21日消息,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引向深入,中央宣傳部、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寫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問答》(以下簡稱《問答》)一書,已由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國發行。《問答》緊跟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發展步伐,聚焦理論熱點難點,回應社會關注關切,以問答體的形式,全面系統、深入淺出展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幫助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更加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創新理論,更加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問答》共分10個板塊、50個問題,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圖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
12.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
1月21日1時12分,經過約8.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出艙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于2024年10月30日成功發射,如今神十九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過半。據介紹,后續他們將在軌開展大量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還將在忙碌的工作狀態中迎來蛇年新春佳節。
13.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2024年中國制造“成績單”新鮮出爐: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我國工業基礎穩、產業韌性強、發展潛力大,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加快。從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保持增長,電子、有色、化工、汽車等重點行業對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超四成。從地區看,31個省份中29個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達到93.5%。10個工業大省平均增速為7%左右,紹興、南昌等工業大市實現兩位數增長,成為穩定工業增長的中堅力量。
14. 202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
據新華社1月21日消息,202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順利完成“1200萬人以上”的全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2025年將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建立重大項目就業崗位歸集發布機制。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方面,2025年將出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文件,實施青年就業崗位開發計劃,挖掘鄉村振興、社區治理、就業社保、醫療衛生等領域就業機會,推出科研型、管理型就業見習崗位。
15.習近平在遼寧葫蘆島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后當地恢復重建情況,走進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質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況。
16.中國海軍054B護衛艦首艦漯河艦交接入列
1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054B護衛艦首艦漯河艦在青島某軍港交接入列。漯河艦舷號為“545”,排水量約5000噸,是我國自主研制建造的新一代護衛艦,在艦艇隱身技術、作戰指揮系統、火力集成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各項性能顯著增強。該艦具備較強的綜合作戰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對提升海軍艦艇編隊整體作戰效能具有重要意義,是海軍轉型發展的重要裝備。
17.《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印發
據新華社1月22日消息,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工作指南提出,根據教學需要配齊配足小學科學教師,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背景的碩士學位科學教師,確保每所學校至少有1名科學副校長。工作指南聚焦不斷完善科學類課程體系建設,改進和創新教學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教學實施條件,整合校內外各類實踐場所和資源,推動“大中小縱向銜接”“校家社橫向聯動”等中小學科學教育重點工作,提供了具體實施路徑,提出了明確意見建議。針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科學類課程教師等不同主體,分別明確了工作內容。
18.《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印發
1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在主要目標上,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著眼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規劃從鄉村建設、鄉村發展、鄉村治理等若干領域提出了主要目標。到2027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在重點任務上,規劃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形勢新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聚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科學謀劃、系統部署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9個方面34項重點任務。
19.習近平在遼寧沈陽市、本溪市考察調研
12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省沈陽市考察了沈陽大東副食品商場和大東區長安街道長安小區,了解當地節日期間市場供應、群眾生活保障和優化便民惠民服務、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等情況。
12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省本溪市考察了本鋼板材冷軋總廠第三冷軋廠,察看該企業的集控中心和生產線,了解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20.我國預計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
據新華社1月23日消息,2024年我國進口總額18萬億元,同比增長2.3%,進口規模創歷史新高,預計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充分展示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機遇和擴大開放的決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市場容量大、層次多、潛力巨大的特點沒有變,實施積極有效進口政策的態度沒有變。積極擴大進口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主動擔當,是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也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我們將有序擴大我國商品市場對外開放,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打造成為世界共享大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21.中國科學家領銜團隊首次記錄遙遠“太空合聲”
1月23日,中國科學家領銜團隊在英國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論文,宣布在世界上首次記錄到遙遠的“太空合聲”。這段聲音不僅像鳥兒鳴叫,還有些像科幻作品中的太空鯨歌。地球的磁場深入太空,磁力線受到宇宙空間帶電粒子等擾動時,會激發頻率特征類似清晨鳥兒齊鳴合聲的電磁波,科學界稱為合聲波。合聲波對理解空間基本科學問題有重要作用,也有多方面實際影響。它在地球輻射帶的高能電子加速和極區脈沖極光的產生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可以形成壯觀美麗的極光;還會影響空間天氣變化,可危害航天器穩定運行和航天員健康。本次成果可為空間天氣的精確建模與預報研究提供重要理論支撐。
22.神舟十八號乘組3名航天員獲頒功勛獎章
1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葉光富同志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李聰、李廣蘇同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三次載人飛行任務,刷新中國航天員單次任務連續在軌飛行時長、單次出艙活動時間紀錄,首次圓滿完成我國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實施國際上首次植物莖尖干細胞功能在軌研究,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新步伐,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全體中華兒女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砥礪前行,具有重要意義。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