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一種吃小蟲的動物,每次都吃完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每次都不吃完。你是怎么理解的?
【測評要素】
綜合分析能力
【答案要點】
吃小蟲的動物的做法,寓意深遠,內涵豐富,飽含深刻的哲理,給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纯次覀內找婵萁叩馁Y源、惡化的環境,我們禁不住要問:動物尚且如此,人何以不能呢?
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它為人類的繁衍生息、生存和發展提供著生產生活資料。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開發利用地球的歷史。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生活在大自然的厚澤之下,它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哺育人類的成長。大自然是慷慨無私的,從山頂洞人的火種,到現代人的智慧,是自然為人類的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是自然賦予了人類以靈性并滋養萬物而生生不息,是自然孕育了不同種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讓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但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一味的沒有節制的掠奪性的開發和利用,大自然所能提供給人類的資源會越來越有限,而且自然對人類活動的反作用也越來越巨大,甚至是毀滅性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GDP平均增長率為9.7%,在過去的20余年里,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成為亞洲神話而震驚世界。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個現實:全國流經城市的河流95%受到了污染、75%的湖泊出現非氧化問題、3億農民喝不到干凈水、4億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1/3的國土被酸雨覆蓋……
一邊是令人觸目驚心的生態災難,一邊是令人眩目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應怎樣理性地看待二者的關系呢?我們又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呢?當務之急,就是改變過去那種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換來經濟一時發展的做法,不能以當代人的利益為中心,甚至為了當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后代人的利益,我們一定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實行統籌規劃,加強管理,大力提高科學技術水平,以法律制度全面規范人類行為,嚴格按自然經濟規律辦事,合理開發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保護好生態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生共榮、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