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業專家王丁棉關于“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差”的觀點引起軒然大波后,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成為首個站出來公開支持該觀點的企業家代表,然而郭言甫出,即被光明乳業代其收回;而王丁棉本人7月10日也向記者表示,自己最近備受各方壓力和“公關”。(據7月11日《京華時報》)
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支持“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差”言論,有兩層含義:一是確認事實;二是表明意欲改進的態度。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這一言論都是對光明乳業發展、對中國乳業標準改進與長遠發展有著積極意義的。光明乳業站出來收回自家總裁的言論,其含義也有兩層:一是否認客觀事實;二是表明光明乳業并無改進和提升乳業標準打算的態度。完全可以看出,光明乳業收回總裁言論,對中國乳業沒有任何益處,對光明乳業也是自扇耳光,百弊而無一利。
這一點,光明乳業不可能認識不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光明乳業甘愿放棄好形象和好信譽,走上與公眾和消費者預期目標相反的道路,成為一個“掩耳盜鈴”之徒?王丁棉“自己最近備受各方壓力和‘公關’”的表態,顯然告訴了我們答案。
我們迫切需要追問的是,在乳業標準的問題上,到底是誰在背后向相關專家和良心人士施加壓力,是誰在偷偷摸摸地搞危機“公關”?“中國乳業標準全球最差”這個事實真相,何以就做得而說不得?提升與改進中國乳業標準到底還有沒有希望和打算?
從利益的角度來看,給郭本恒與王丁棉施加壓力者,無非有兩方:一是光明乳業內部相關人員和其它乳制品生產企業;二是國家相關部門。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無疑都是讓人心生畏懼的。在外國品牌奶粉價格一漲再漲、國人依然不愿意選擇國產奶的乳企形象淪喪的殘酷現實面前,國內乳制品生產企業何以就不能坦然與誠信地去面對問題,去主動改進?而是以施壓、公關等方式,企圖掩飾事實?這種“捂蓋子”式的處理問題與謀求發展的態度,注定了國內乳企永遠沒有機會強健,至少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如果是國家權力機關在搞危機“公關”,無疑是立場的完全錯位,是對人民生命安全的背叛,是對中國乳業長遠發展的傷害,是對社會公平公正的嚴重損害。
在中國乳業標準問題上,到底是誰在背后“掩耳盜鈴”?在為誰代言、替誰說話?你能不能站到前臺來,讓公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