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老外灘的天主教堂是老寧波的地標性建筑,距今已經有140多年的歷史,典型羅馬哥特式風格,由于保存較為完好,一直是寧波年輕人拍攝婚紗照的圣地。然而,28日凌晨的一場大火,卻使得這座百年老教堂遭到了嚴重損毀。得知這個消息后,有眾多市民專程趕到現場緬懷這個在他們心中極具分量的百年建筑。(7月29日《現代金報》)
這座有著140余年歷史的老教堂被突發大火損毀的消息,不但震驚了寧波市民,也震驚了那些曾經在寧波生活過,現在已經離開寧波的網友和公眾。在他們的眼里,這座百年老教堂已經不單單是一座宗教圣地,還和他們的童年、少年、青年的記憶密不可分。因為教堂本身所體現的異域風情,建筑風格上的雄偉壯麗,它現在已經成了寧波年輕人拍攝婚紗照的圣地,而它更是很多人第一次約會的地方,第一次牽手的地方,所以有網友感嘆,老教堂遭遇火災之后,“半個寧波城的人失戀了!”
所以說,大火損毀的不僅僅是一座百年老建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幾代人的記憶。現在導致大火的原因還在調查當中,不管這是一次人力所不能及的“天災”,還是一次本可以避免的“人禍”,這座百年老教堂所遭遇的火災,都是對我們的一個很好的警醒,提醒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和善待身邊那些日益稀少,也日益珍貴的歷史建筑,文化古跡,應該如何留住我們曾經美好的記憶。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天災人禍數不勝數,而因為這些天災人禍被破壞的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同樣數不勝數。但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能夠歷經各種天災人禍和風雨洗禮而留存至今的這些歷史遺存,才顯得彌補珍貴,才更加值得好好珍惜,好好保護。而且,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保護文物只能是奢談,更何況當時限于科學與技術水平,即便有人想保護,也未免有心無力。
但是我們所處的是和平年代,我們擁有了古人所未曾擁有的科學與技術水平,所以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好好保護它們,把它們傳承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遺憾的是,文保意識的欠缺,急功近利的發展思維,讓有幸流傳至今的文物建筑,歷史遺存,仍舊難以完全避免“天災人禍”的侵蝕與破壞。比如事后寧波消防部門在檢查老教堂的消防設施的時候,就發現諸多安全隱患,本應兩者的消防應急燈不亮了,本應關著的常閉防火門卻打開了……。這些安全隱患的存在,足以說明我們在文物保護意識上的欠缺,足以說明我們對待歷史態度上的欠缺。
城市要留住記憶,先得學會保護。寧波外灘老教堂失火也許只是一次意外,而更應該反思的,是當前地方政府在城市開發,大拆大建中對待歷史遺存的態度。和被大火損毀的歷史文物相比,被人為損壞,被“保護性拆除”的歷史建筑和文化遺跡無疑更多,更令人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