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0年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2009年國產汽車產銷分別為1379.10萬輛和1364.48萬輛。中國汽車產銷量首居世界第一。 【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建設的加快,我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凸出。據資料顯示,08年我國新增城市道路面積100M2,人均道路擁有面積12 M2,已經超過中等發達國家。然而隨之而來的并非城市交通的暢通,百姓出行的便利。 我國人多地少,城市用地有限。隨著城市的發展,土地煤油等資源日益緊張。解決交通問題靠修路或發展私人交通不但不合國情而且行不通。因為路永遠沒有汽車發展得快。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資源利用效率,暢通城市交通,方便市民出行的有效手段, 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原因】 1.公共交通與私人交通的矛盾。城市公共汽車、巴士、地鐵等交通工具數量不足,導致絕大部分地方的公交“人滿為患”,尤其是上下班時間等不到公交;公交線路發展滯后,線網布局不盡合理,有許多成規模、入住率較高的居民小區也很難找到直接到達市中心和各大商業圈的公交線路;公共交通服務理念缺失,由于公交缺乏彈性,及政府重視不夠,公交乘車環境混亂擁擠。反觀私家車,以它的舒適和快捷,嬴得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正是由于公交的種種缺憾,市民不得不選擇私家車和出租車等出行方式。 2.人們對公共交通認識理念的不足。公交車是一種經濟而環保的出行方式,從車道容量來看,一輛公交車所占道路面積約等于兩輛小汽車,而載客容量卻是小汽車的17倍;在能耗和空氣污染上,公交車又要比小汽車低90%。然很多人卻認為乘公車、搭地鐵是窮人的交通,是丟面子的事情。認識不到公交在解決城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的好處。 3.政府職能的“缺失”。公交發展是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到城市道路的設計,交通連接的建設與完善,而且需要民眾的參與,交管等部門的管理。由于公共交通發展規劃相對滯后,目前我國大多城市公交基礎性資源配置停留在90年代,影響公交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對公交企業政策性、公益性補償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 【對策】 1.要把公交優先的政策擺在城市發展的突出位置。政府應系統地制定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思想與政策措施。各地由公交行政主管部門與規劃局協同,進一步做好公共交通發展規劃,完善公交法規規章、規范公交市場行為;通過 建立公共交通協商制度和部門聯動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涉及城市交通方面的問題,建立起適應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大交通管理體制。 2.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政府要加大對公交基礎設施的財政支持,將公共交通場站及配套設施的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努力做好公交場所、站點、線路建設。不僅要在公交數量設施上,更要在公交服務質量上做足文章。 3.要進一步加強現代公交系統建設。要設置公交專用車道,專用道上要配套設置清晰、直觀的標志標線等標識系統,對擠占公交專用通道的車輛要依法查處,確保公交車輛對道路的優先權。要發展支線網絡的交通,以不同的交通方式與快速交通網進行銜接,實現小區、園區、工廠與快速交通之間的穿梭通行,建立良好的換乘系統。要提高城市繁華地帶及交通擁堵地段的通行能力。優化公交設施結構,努力形成覆蓋全市的公交線網。 4.要加大宣傳,提高民眾公交優先的理念。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開展公交宣傳周以及無車日活動,廣泛宣傳優先發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意義,使“公交優先”理念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共識,引導公眾把公交作為首選的出行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