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0年7月9日,文化部辦公廳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下發《關于把握正確導向做好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對歷史文化遺產要進行科學甄別,對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認定,要由權威的學術機構和專家參與進行認定。對于有爭議的、未經認定的,不宜命名或宣傳。嚴禁利用歷史或文學作品中反面或負面的人物形象建設主題文化公園、舉辦主題文化活動等。為保證命名的嚴肅性,各地不宜對文藝作品中虛構的人物進行命名故里等活動。
[當前現狀]
近兩年,各地在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和不良的現象:
一是打著傳承名人文化的旗號爭奪名人故里,表面看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實際上是競相爭搶經濟利益,名人故里之爭中對于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的過度追求,已然將文化遺產商品化。二是興建假文物,對文化遺產進行不恰當的商業利用和運營,過度的商業炒作和破壞性開發,使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三是盲目舉辦祭拜活動,缺乏嚴肅性,造成傳統文化內涵被嚴重扭曲。四是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歷史人物和文藝形象,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典型案例]
● 名著《金瓶梅》引發了兩省三地的“西門慶故里之爭”,具體涉及山東省陽谷縣、臨清縣和安徽的黃山市。陽谷縣將建設“水滸傳 金瓶梅文化旅游區建設項目”,復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臨清縣提出打造“西門慶旅游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而黃山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里”。
●四川江油、湖北安陸、甘肅天水、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紛紛自稱是李白的故鄉,點燃了李白故里爭奪戰。特別是江油和安陸兩地,干脆放棄了學術爭鳴,當地政府赤膊上陣,文攻筆戰,一個名人故里之爭,上升到官方層面,這在國內極其罕見。
● 2010年年初,即曹操墓在河南安陽被發現后不久,這一象征意義的發現除了引起考古界的巨大震動以外,河北磁縣、安徽亳州方面隨后也列出數條理由,稱真正的曹操墓地應該在他們境內,三省隨即還上演了一部現代版的“三省演義”。
【標準表述】
[權威觀點]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于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胡錦濤
[內涵]
現代意義上的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我們應該堅守其人文內涵。對于一個國家,文化是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軟實力的核心所在;對于一個民族,它是精神符號,精神寄托。
[影響]
各地為何不惜代價的爭“名人故里”,這是利益驅動下文化資源開發的博弈。挖掘一個名人故里,可以開發一個景點,擴大知名度,拉動旅游,帶來效益。這本無可厚非,但無視文化發展形成的規律,無視道德、倫理的底線,無視歷史事實的憑空臆造,把一些神話人物和傳說當成文化遺產來“產業”化,則是對文化的褻瀆與玷污。
[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文化遺產的精神高度。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是國家、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武庫,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歷史、民族個性、民族氣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表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保護和弘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措施]
針對文化遺產保護開發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傾向,為正確把握文化遺產開發利用的方向,防止文化遺產被濫用、歪曲,造成文化遺產庸俗化、功利化,要從以下方面對文化遺產給予保護。
第一、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各地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保護、開發文化遺產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先進文化相結合,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通過形式多樣的展示和傳播,使群眾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積極作用。
第二、保護為主,合理利用,促進文化遺產事業健康發展。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針,妥善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發展的關系。各地在對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遺址等進行合理適度的開發利用時,要加強監管,防止過度的商業開發和對文化遺產內涵的肆意歪曲和濫用。
第三、科學甄別認定,確保文化遺產的權威性、嚴肅性。對歷史文化遺產要進行科學甄別,對歷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認定,要本著積極有益、少而精的原則,由權威的學術機構和專家參與進行認定。對于有爭議的、未經認定的,不宜命名或宣傳。
【一句話點評】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