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江蘇常州一位市民在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為孩子看拉肚子時,一位叫徐莉的醫生只開了5片一毛錢的藥,孩子的病就痊愈了。這個一毛錢處方被譽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處方。”
小處方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既映射出制度的健全、管理的到位,也映射出醫者的赤誠之心,此乃是醫德和良知的體現。在醫院走上“產業化”的道路后,不少醫院為了能“創收”, 采用“以藥養醫”的制度,把醫生是否多開藥多開檢查作為醫生合格的考核。而常州第七醫院提倡“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對醫生的業績考核注重的是工作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綜合考評,而對醫生用藥不作考核。
醫療問題是公認的重大民生問題。我國的衛生體制、機制還不完全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資源過度向大醫院集中,城市大中型醫院集中了大量高新醫療設備和優秀醫護人才,而基層衛生資源嚴重不足,這是造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通過醫療保障建設“減負”。在農村要進一步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參合人數穩定在高位;提高籌資標準,提高補償比例,力爭使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左右。在城鎮要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加快覆蓋就業人口以及老人、殘疾人和兒童;改進城鄉基本醫療保障服務,簡化報銷手續,制定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做好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各項制度之間的銜接工作。
第二,通過基本藥物制度“減負”。要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治病優先需要的基本藥物進行統籌管理,從制度上保證其價格的穩定性和可及性。在所有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機構實行藥品價格零差率銷售,通過實行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使群眾用上安全、放心和價廉的藥品。目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已經發布,確立了307種基本藥物;通過試點使得許多地方基本藥物價格降低了25%—50%,且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第三,通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減負”。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服務機構的主體,承擔著為廣大群眾健康服務的重要職責,必須堅持公益性方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規范合理的政府投入機制,確保公立醫院真正姓“公”。改革“以藥補醫”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切斷醫院與藥品銷售之間的利益鏈條,改變過度依賴藥品銷售收入維持運轉的局面。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減少“大處方”和過度檢查,進一步降低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價格。公立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加政府補貼、增設藥事服務費等途徑解決,藥事服務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第四,四是通過強化規范監管“減負”。要對非國家基本藥物加強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和藥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盡快建成高效率、低成本、符合國情特點的藥品流通供應保障體系。加強產供銷各環節的監管,杜絕舊藥“高價復出”。充分發揮行政監督、技術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堅決治理醫藥購銷中的商業賄賂。加強對公立醫院財物收支、業務開展、資源布局的規范,開展對公立醫院的績效評估,吸收患者和群眾參加對公立醫院管理的監督,使得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落到實處。
總之,要想真正搬掉“看病貴”這塊大山,新醫改不僅要大力推動“醫藥分家”制度的落實和實施,同時也須加大對廉價藥的扶持力度,給予醫院適當的補貼,讓醫院愛采購廉價藥,讓醫生愛開廉價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群眾“看得起”病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