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的中老年夫婦。
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約有1.69億,其中40%是空巢老人,個別老城區“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70%,預計2010年將達到80%以上。當子女由于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而離家后,獨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婦因此而產生的心理失調癥狀,稱為家庭“空巢”綜合征。
空巢老人的形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社會漸行漸遠,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景象已經很難看到。
第二,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國開始提倡計劃生育,每個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給家庭贍養老人帶來問題。
第三,現在的新生代生長在文化斷裂階段,贍養老人的傳統美德在新生代身上的痕跡不是很深刻。
第四,由于經濟上的原因,大部分人職業一般,收入偏低,難以較好照顧老人。
“空巢老人”問題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全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
第一,“空巢老人”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舉全社會之力。政府主導是社會養老服務的關鍵,政府應鼓勵、引導大量的民間組織及企業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同時,市場化養老服務不可或缺。要加強對老年人的教育,辦老年大學,吸引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讓老年人融入到社會中去。
這要從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兩個方面入手積極應對。一方面既要盡快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基本的養老社會保障制度,也要積極探索建立對城鄉高齡老人、無保障老人的養老津貼發放制度,真正解決老年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養”和“醫”的基本需求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正朝著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轉變,這些老人迫切需要社會關愛和專業照護,因此相關的老齡事業發展機構要招募培養老年病醫師、心理咨詢師、康復保健師、律師、文藝工作者等有專業特長的志愿者,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加入到助老服務中來。
第二,提倡新時代的孝文化。百善孝為先,敬老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雖有孝心,卻心有余而力不足?!?-2-1”結構的家庭越來越多,導致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老年人精神生活質量下降,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要在廣大青年中間,在整個社會中間進行孝道的宣傳。如果每個做子女的都能盡到自己應盡的贍養責任,空巢家庭就會減少,空巢老人就會找回屬于自己的天倫之樂。
第三,“積極老齡化”應對空巢。面對日益嚴峻的空巢老人現象,需要全社會共同應對、共同行動。解決老齡問題需要全社會人人參與,同時人人都可以從中受惠。積極老齡化,就要擺脫“空巢心理”,實現老年人的自我心理調適。要從思想上擺脫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建立新型的家庭關系,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在生活上要找到樂趣,培養自己的興趣,充實精神生活。老年人要多與社會接觸,多參加社區活動,或者與老年朋友們一起聊天、散步,進行戶外運動等,有利于老年人開闊視野、轉變觀念,拋棄心理上對子女的依賴感。
“完善居家養老模式,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這些都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的積極措施?!比绻覈目粘怖先说纳钅艿玫接行ПU?,長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十分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