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高耗能產業屢禁不止,供給端水電生產受制于南方大旱,火電企業受制于煤電價格倒掛。在供需兩端的擠壓共振下,今年的大面積電荒已提前到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還有進一步擴大可能。
種種跡象顯示,終端銷售電價已迎來了一個上調窗口期,而少數地區為了緩解“電荒”矛盾,避免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帶來更大的影響,已上調了終端電價。在通脹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如果上調電價,必然會進一步增強通脹預期,對控制物價上漲和遏制通貨膨脹產生負面影響。
二、專家建議
如何才能有效化解電力供應緊張和發電企業不愿發電的矛盾,避免“電荒”進一步加劇呢?專家提出“四步走”。
第一步,先調整上網電價,讓電網公司分攤一部分成本上漲因素。雖然按照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訴苦”,電網公司也不“富裕”,2萬余億元資產,利潤只有400余億元,盈利水平也不高。但是,400億的利潤,拿出一半左右來彌補發電企業的成本上漲,對電網公司的影響還是不算大的。而且,從近一段時間以來電網公司出現的一些負面新聞來看,電網公司在內部管理上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通過挖掘內部潛力,增加幾十億利潤應該不成問題。
第二步,調整工業電價,提高工業企業的節能意識。在電網公司潛力得到充分挖掘、利益相對均衡化的基礎上,首先通過調整工業電價的方式,來緩解“電荒”矛盾,鼓勵發電企業多發電、發好電。前提是,調整工業電價不能“一刀切”。對產能嚴重過剩、能耗過大、國家限制的行業和產業,調整幅度應大一些,對新興產業、國家鼓勵行業、中小企業等,調整幅度應小一些。必要時,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對一些確實需要扶持的行業、產業和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
第三步,加快推進階梯電價,增強居民的節電意識。在上游產品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終端電價上調是必然趨勢。但單一的上調終端電價,未必能夠起到增強居民節電意識的作用。因此,盡快推出階梯電價,是增強居民節電意識、提高電力利用水平的重要舉措。據悉,有關部門已決定在今年適當時候推出階梯電價,筆者想說的是,在推出階梯電價之前,有關方面能否進一步向社會各方征求對階梯電價的意見和建議,力爭使階梯電價更加適合我國實際、更符合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居民現狀。如果能把上調終端電價與推行階梯電價結合起來,其產生的負面作用與影響可能要小得多,對階梯電價的推廣也會產生積極作用。
第四步,全面協調電煤關系,避免再出現人為“電荒”的現象。此次“電荒”的出現,并不是因為發電能力不夠引起的,而是煤電關系不協調,煤炭價格大幅上漲,而電價不能調整造成的。說到底,是一種人為因素。既然是人為因素,就必須通過協調和改革來解決。因此,有必要對煤電關系進行重新調整。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煤電聯動機制,讓煤電企業通過年度定價、足量供應的方式,避免煤炭價格大起大落,減輕發電企業負擔;另一方面,適當提高計劃用煤比重,以保證發電企業的煤炭供應和價格保障。同時,充分利用外匯儲備優勢,加大進口煤炭的力度,提高進口煤炭的供應比重。
總之,要解決“電荒”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更不能爛泥蘿卜擦一段吃一段,而應當全面出擊、分步實施,從根本上解決制約電力事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