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三年前,一場特大地震突然襲擊了四川龍門山區,8萬多同胞不幸罹難。三年來,中國舉傾國之力展開一場規模宏大的災后恢復重建。中國總理溫家寶十分關注災后重建進展情況。在地震后三周年來臨之際,他第十次踏上了一直牽掛的這塊土地。
歷史不會忘記,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汶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開展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活動。三年來,溫總理先后10次來到汶川地震災區,親臨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增添了信心、鼓舞了土氣、明確了目標、作出了要求,樹立了導向。
總結上述材料,發表自己的觀點。
【解析】
第一,體現了對搶救生命的心切。人們不會忘記,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的兩個小時后,溫總理的專機便從北京西郊機場飛赴災區,創造了共和國總理飛赴地震災區的最快速度。在這之后的“黃金72小時”中,總理不顧余震、不畏艱難、不言放棄,輾轉視察7地災情,先后召開6次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為搶險救人贏得了寶貴時間。京佳認為,正是總理的親臨一線、現場指揮,給災區廣大干部群眾群眾和人民子弟兵以巨大的鼓舞,使整個抗震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二,體現了對災區群眾的關切。面對經受巨大災難的打擊,災區人民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安慰。幾年來,溫總理對災區群眾的生活一直掛記在心。每當傳統佳節到來之際,總理多次選擇與災區民眾共度節日,訪寒問暖。曾多少次,總理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先后與災區群眾一起度過了地震后的第一個春節、國慶節和中秋佳節,送去黨中央對災區群眾的關心,給災區群眾帶來深情的祝福,消除壓抑在人們內心身處的陰影,鼓勵災區群眾敢于面對、勇于擔當,積極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
第三,體現了對災后重建的迫切。“5 12”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被認為是災后重建的世界性難題,其重建范圍之廣、難度之大,為世界矚目。在溫總理的主持下,政府迅速成立了災后重建組和規劃組,震后僅5個月就發布了《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出臺一系列重大舉措。經過3年的努力,災后恢復重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創造了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正如溫總理第10次來到地震災區時所說:“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災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萬水千山都是愛,一技一葉總關情。3年10次踏訪汶川地震災區,體現了總理一貫秉行的心系群眾的情懷,展示了總理憂災憂民的急切。京佳認為,每一次重大災害面前,總理都是親臨一線,靠前指揮,做到時刻把群眾安危掛記在心,把確保群眾生命安全落實于行,為各級領導干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樹立了標桿、作出了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