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2011年6月23日,傍晚北京迎來大范圍強降雨,部分環路、聯絡線受到積水影響,多處道路中斷,又值下班出行高峰,城區許多路段出現擁堵現象,部分地鐵城鐵區段也因大雨關閉。由此看出,越是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檢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們忽略的細節,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緊要時刻考驗管理者的應對能力。
原因
城市內澇頻發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原因是城市熱島效應,首要原因是罕見暴雨頻繁襲擊大城市,但造
本原因還是城市市政建設體系太脆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發展過快,是城市化進程中必然遇到的問題。具體原因是:
一是城市范圍急劇擴大,城市所在的小流域下墊面內不透水面積不斷增加,透水面積不斷減少。其結果是城市地表的產流系數增大,在同樣降雨的條件下,地表流動的水體增加,而城市的主干排水設施沒有相應增加,排水不暢必然導致內澇成災。
二是城市地下車庫、倉庫、商場、地鐵、電氣、通信等設施增多,很多沒有考慮建設暴雨防護措施,遭遇暴
沖的受害者,在城市建設中為了節省投資修建了一些下潛式立交橋和地下過街通道,暴雨時積水造成交通中斷。
三是山區城市由于土地資源不足,城市擴展到高風險區域,如山洪溝口、泥石流溝口、滑坡帶、地質破碎帶等危險地區,暴雨時常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