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國家人口計生委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1》(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國家人口計生委繼2010年6月首次發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0》后,第二次發布年度流動人口研究報告。《報告》利用2010年國家人口計生委106個城市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對流動人口生存發展狀況、流動人口社會融合、人口流動遷移與城鎮化、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預測,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超過8億,未來10年累計需轉移農村人口1億人以上。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報告顯示80后漸成流動大軍主角。他們作為新生代農民工規模不斷增加,已占農民工整體的47.0%。他們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達9.8年;不斷向制造業集中,46.3%的新生代農民工是產業工人,比老一代農民工高出10多個百分點。與老一代農民工不同,新生代農民工的權益訴求正發生著明顯變化;同時,他們的追求開始向精神層面拓展,由單純謀生向追求歸宿感延伸;由忍耐堅持向追求權益平等延伸;由承擔家庭經濟責任向實現自我價值延伸。與老一代農民工不同,新生代農民工的權益訴求正發生著明顯變化:由以往進城掙錢回鄉發展向進城謀職融入城市生活轉變;由工資支付保障向要求參加社會保險轉變;由改善住宿條件向要求提供公共服務轉變。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文化素質較高、視野開闊、易于融入城市。但是,由于他們經歷的困難相對較少,對可能遇到的挫折和挑戰還需要有一個艱苦磨練的過程。
[面臨問題]
報告指出,我國流動人口生存發展中需要關注六大問題:
一是流動人口社會保險參保率低,養老保險異地轉移接續難。
二是勞動年齡流動人口自身競爭能力弱,勞動技能整體偏低。
三是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水平偏低。
四是流動人口房租負擔重,住房狀況有待改善。
五是流動人口家庭抗風險能力弱,低收入階層入不敷出問題嚴重。
六是中小城鎮對鄉-城流動人口吸引力有限,土地和子女教育是影響農民進城的重要因素。
[對策措施]
為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應改善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健全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制度等促進進城農民向市民轉變,建立與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城鎮管理體制,深化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
一是強化人口發展規劃在城鎮化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建立重大專項規劃銜接機制、重大工程項目人口評估機制和人口預警機制。
二是完善人口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口信息管理,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動態更新機制,推進全員人口信息和流動人口動態監測信息資源的建設和開發應用。
三是構建引導人口有序遷移、合理分布的體制機制,以產業發展促進城鎮就業,統籌推進戶籍、社會保障、土地等相關制度改革,制定差別化的人口遷移管理政策,構建有利于人口聚集的財稅管理體制。
四是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統籌協調,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
五是完善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同時建議加強城鎮化發展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統籌協調和監督評估,加快構建流動遷移人口動態監測體系,實施流動人口市民化工程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