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目前中國老齡人口已超過1.67億,占人口總量的12.5%,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43億。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的標準,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于7%,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了老年型社會或老年型國家。有關資料顯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中國老齡化有四個特點:老齡人口多、老齡化進程快、生產力及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歷史欠賬較多。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問題包括養老金支付壓力加大,醫療費用加大等。
現在的農村,打工族攜妻帶子外出漸成趨勢,農村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他們生活上缺乏照料,成為“空巢老人”。
【意義】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舉措中,把社會養老服務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審時度勢的正確決策。積極貫徹這一決策,按照優先發展來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體制、改善管理,將有利于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能力、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有利于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擴大內需和促進就業,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優良傳統、促進代際和諧、培育社會公德,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原因分析】
首先,我國老齡化是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制度滯后、單位福利體制解體、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形勢下發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漸小型化帶來的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問題,眾多城鎮居民尚處于“老無所養”狀態,社會養老服務壓力不斷加重。
其次,從供給總量、資金投入、社會分布、服務水平,還是政策落實、監督管理等方面都,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不成熟,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養老服務需求。
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廣泛關注、群眾迫切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措施】
首先,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我們提出健康老齡化戰略內涵,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內容,這是對中國老齡工作的綜合概括,是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主體思路。
其次,走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的養老道路。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為輔助,公共福利設施養老手段為補充,社會保險制度為保障的居家養老體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會和國家作用有機的組合起來,使之發揮出最佳效用。
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養老,在農村逐步發展居家養老。
要落實政策和完善政策。要盡快制定政府補貼、購買服務、高齡補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時上升為法規和規章。
要廣泛動員、真抓實干。在廣泛進行社會動員中,要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鞏固家庭養老的意識和行為。
再次,積極發展老齡產業。老齡產業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產業,也包括服務性產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發展老齡產業,一是要從我國實際出發,以滿足老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為目的;二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按經濟規律辦事,三是要保證養老費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
最后,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理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應是下個世紀老齡工作重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