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熱點:新能源推廣
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4月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下簡稱《目錄》),新能源、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等成為新增鼓勵類產業的關鍵詞。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這部分產業在獲得鼓勵政策支持后將得到快速發展,也同時鼓勵限制類產業改善生產方式和提高生產技術,從而帶動整個低碳經濟的發展。
《目錄》在分類方面維持2005年版本分類不變,仍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三大類。其中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為允許類,不列入《目錄》。經修訂,《目錄》條目共1399條,其中鼓勵類750條,限制類223條,淘汰類426條。鼓勵類新增了新能源、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綜合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等14個門類;限制類新增了民爆產品門類;淘汰類新增了船舶和民爆產品等門類。
本次調整后《目錄》中新能源、高技術、循環發展成為鼓勵類新增門類所共有的關鍵詞。如《目錄》在裝備、汽車、船舶門類中,新增重大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高速精密軸承、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條目;在紡織門類中,鼓勵具有自主創新技術和環保工藝的生物質纖維產業化、高性能纖維的開發和生產;在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門類中,新增廢舊物品等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幾乎所有制造業門類中均增加了清潔生產工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內容。
“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鼓勵類新增上述產業是以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出發點。”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徐逢賢看來,上述調整也是依據我國“十二五”規劃目標做出的。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壓縮和疏導過剩產能”,《目錄》限制類條目加強了對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的限制。
二、考點:申論材料與模擬考題
1、新能源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于太陽或地球內部深處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聚變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也可以說,新能源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對于傳統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勻,對于解決由能源引發的戰爭也有著重要意義。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而把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氫能等作為新能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過去一直被視作垃圾的工業與生活有機廢棄物被重新認識,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因此,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
2、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筑生活能耗將不斷增加。有資料顯示,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工業、交通、建筑能源消耗比例為3:3:4。目前我國建筑能耗主要是指城鎮建筑用能。今后15年是我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15年,隨著城鎮建筑面積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相應建筑能耗也將大幅度增加。因此,開辟新的建筑能源供應途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筑領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對緩解我國能源供求矛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建筑中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將增加對相關應用產品的需求,推動新產業的發展,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如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等,形成了綠色經濟形態。在建筑中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也為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有關專家指出,我國具備在建筑中推廣使用太陽能與淺層地能的條件。我國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與淺層地能資源。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可開發利用資源潛力相當可觀。淺層地能指在地表水以及地下數百米內的地下水、土壤中蘊藏的能量,實際上利用的是淺層地下與地表的溫差。因此,在冬冷夏熱地區以及地表水資源豐富地區,都是淺層地能理想應用區。目前,水源熱泵等新的能源供應技術已在北京等地區推廣應用。
財政部非常重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示范應用。目前,正在設計選擇具備條件的少數城市小區,選擇技術先進、意義重大的項目,選擇推進重點產業,適當安排資金支持,爭取能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促進技術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3、新能源是發展方向,是未來的希望,但它還很弱小,很幼稚,需要呵護和扶持,而不是拔苗助長,妨礙了它的大好前程。
新能源要發展壯大,關鍵是技術突破。只有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將新能源發電成本降低到與傳統能源持平甚至更低,產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太陽能熱水器還是電動汽車,我們差不多和西方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甚至在某些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這就為中國追趕世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蛙跳”良機。當起點一致時,我們需要拿出勇氣和智慧來證明,所謂的創造能力并不是一件奢侈品。
中國做新能源不是為了國家形象,不是為了讓外國人高興,更不應是為了抵擋外國的貿易制裁而采取的權宜之計,而是為了我們自己。想想法國的核電、丹麥的風能,在沖動和理性之間,我們還需要一種堅持,一種無論宏觀經濟、國際政治環境如何變化都不為所動的執著。
4、2009年5月底,記者和國內的幾位媒體同行一起,應邀到丹麥進行為期一周的關于新能源的交流活動。在這個“童話王國”里,藍天白云之間隨處可見的一排排白色風車,昭示著丹麥風力發電領域取得的成就。從1980年至今,丹麥的GDP增長了近60%,但能源消耗基本維持不變,這與風能的推廣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目前,丹麥的風電設備占了世界市場的40%以上,是世界第一。丹麥已成為風能占發電量比例最高的國家,2006年達到23%,到2030年將達到75%。按照規劃,到2030年丹麥能源構成將是風能占50%,太陽能15%,生物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35%。屆時,丹麥將成為靠風“驅動”的國家。
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說:“我們打算把丹麥變成一個展示舞臺,向世界說明,一個國家可以在減少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
5、日本因地震海嘯引發核泄漏重大事故以來,如何更安全、有效地利用核能廣為關注。瑞士、德國和奧地利等歐洲國家最近先后宣布放棄核電,意大利就核電站問題舉行公決。八國集團和經合組織近日在巴黎召集部長級會議和核安全機構負責人會議,各方都認為,安全不僅是核能,也是能源發展利用的核心因素。
圍繞日本核泄漏事故,當前國際上關注的重點包括如何預防核事故、如何應對核事故、如何發展核能等,各國采取的措施和討論的重點都集中在核安全方面。在此背景下,在節能減排的大方針之下,世界核電的發展將更為審慎,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能源的研發利用將進一步加強,節能文化將得到更快、更廣泛普及。
作答要求:
(1)根據材料1談談常規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區分標準是什么?新能源有什么特點?(10分)
要求:內容全面,用詞準確,字數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區分標準在于:1.適用范圍和所占比例的大小。2.技術成熟與否。常規能源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
新能源特點:1.污染小。2.儲量大。3.形態多樣。4.提取、利用難度高。5.在全球的儲存、分布范圍廣泛。
(2)請根據給定資料談談我國發展新能源的優勢與劣勢。(20分)
要求:內容全面,表述準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優勢:
1.新能源儲量豐富,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種類多,可開發潛力大。
2.電動轎車、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
3.我國國內市場廣闊,新能源發展的利益驅動性強。
劣勢:
1.相關行業的進取心和開發精神不足。國家對能源行業采取扶持政策,沒有放開市場的自由競爭機制,缺乏改進動力。
2.推廣新能源的成本高,需要周期長。
3.基礎學科薄弱,研發水平低。
4.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落后,產能低,對開發新能源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
5.人口基數大,人均占有量少。
(3)能源危機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你有什么好的措施化解這些矛盾。(15分)
要求:措施具體可行,針對性強,字數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1. 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扶持低能耗、高效益行業快速發展,抑制高耗能、重污染產業過快增長,逐步降低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2. 大力扶持服務業的發展。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推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不斷提高服務業水平。
3. 轉變發展模式,推進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改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4. 積極推動新材料、新技術領域的發展。堅持自主創新,研制新材料、開發新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
5. 積極開發新能源。增加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
(4)請根據給定資料談談丹麥推廣風能給我國的啟示。(20分)
要求:內容具體,表述清晰。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1.我國新能源儲量豐富,使用率低,開發潛力大。
2.發展新能源要抓中心、抓重心。結合自身國情,在眾多新能源中選擇出開發重點,集中人力物力打造新能源的支柱產業。
3.注重開發家用式、中小型新能源。在全國范圍內推動中小型水電、家用生物能的開發和建設,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
(5)日本核危機之后,很多國家放棄了核電,一些觀點認為核電是安全的,你怎么看待這種矛盾?你是否贊成擴大核電規模?(20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字數在4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核電發展有它自身的優勢:1.能量釋放量大。2.技術相對成熟。3.常規能源逐漸減少。
4.占地小,對周圍環境影響小。
但是,它本身的缺陷也不容忽視。1.有效利用率低。2.核廢料對生物圈的潛在危害極大,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解決。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需不斷監控及改進。4.受核不擴散條約的約束。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我不贊成擴大核電規模。
核能發展的第一要義是安全。1.目前核電開發和后續處理技術尚不成熟,核能危害具有不可預見性,核廢料的污染具有不可消除性,對周邊環境會產生不可估算的威脅。2.核電站的選址要求嚴格,符合條件的地點數量有限,不能大規模的擴展。3.核電技術同原子能技術密切相關,對反應堆的監控技術難度高,大規模發展核電,會增加世界的不穩定因素。
核能投資風險大,收益周期長。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大力發展其他更安全、更環保、可控性更強、收益更高的新能源。
三、觀點:相關申論文章鑒賞
新能源汽車不在天邊 也不在眼前
新能源汽車的“火”曾經超出了行業和國界,不僅汽車企業言必談新能源汽車,各國政府和專家也對新能源汽車格外關注,數以千億元計的投資和市場預期經常與新能源汽車相伴。
如今,新能源汽車正從車展的秀場和人們的想象中,駛向現實的道路。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部門期待新能源汽車可以解決傳統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羈絆,也希望能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把握戰略機遇,加快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作為消費者,則期待好用、安全、便宜的產品。政府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前景,愿意大筆投資扶持,而企業看到了錢景,紛紛追蹤而來。
但在運營中,我們也看到,新能源汽車還面臨著價格焦慮、安全焦慮、里程焦慮,以及中國企業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焦慮。新能源汽車如何真正告別傳統能源,與綠色可再生能源攜手并肩,使我們再計算新能源車的能耗時,不再想到每1 度電背后的300多克煤,想到燃燒中的污染。
專家指出,當前車用動力電池主要是以磷酸鐵鋰、錳酸鋰為主作為正極材料,其性能、壽命等指標還不足以使純電動汽車完全替代燃油汽車。電池能量密度要達到500Wh/kg以上時,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才能與傳統汽車相當。要達到這個技術指標,尚需要開發新型電池材料。
事實證明,僅靠高額政府補貼在短期內砸不開真正的市場,還有大量技術難題和市場推廣的阻礙需要破除。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重大的產業革命,關鍵是技術革命,是一項遠比傳統內燃機汽車復雜得多的系統工程,產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系統性的難題,攻下來并非一日之功,而在市場推廣中也面臨很多具體的問題。實際上,電動車也不是一個全新的、在世界汽車強國毫無根基的純新事物。美國歷史上,電動車經歷了百多年的三次生死起伏,日本混合動力車目前也已在世界上推行。
因此,“與歐美同一個起跑線”的忽悠要不得。在短期內設定百萬輛的市場目標,想靠政府砸錢與美國比拼2015年的電動車市場規模是不理智的。對于新能源車的發展必須有理性客觀的態度,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市場化推開,不是眼前的事。在市場推廣中,不下苦功夫解決技術和市場的難題,而是忙著出政績和分利益更要不得。
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忌急功近利,急了一時面子上的功績,就會喪失中國人刻苦攻關的傳統功力;近了企業和個人一時之利,就會損失政府的財政和納稅人的錢,耽誤了改變中國汽車業長期命運的機遇。
但我們也要說,新能源汽車不能因為面臨種種焦慮和困境而被束之高閣,放之天邊,因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方向。
一項研究表明,世界上石油的已探明儲量只夠人類使用40多年,新能源汽車是我們抵抗石油危機的利器,也是人類拯救地球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無論現實有多少阻礙,讓一切回歸單純美好的初衷,尊重技術革命規律,新能源汽車一定能夠找準適合自身發展的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駛上健康發展的平穩道路。(摘自:《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