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據說廣電總局為凈化熒屏,將出臺“限娛令”限制各大衛視電視節目泛娛樂化傾向。而近日有消息稱,“限娛令”細則已下達各大衛視,將于國慶節后開始執行。而隨后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限娛令”細則尚未發布,預計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并表示此限令的內容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限制娛樂”。
「背景鏈接」
倘若“限娛令”真的下達,第一個哭的必然是湖南衛視,而此淚水背后各地方臺也許會偷笑。從1997年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開播開始,湖南衛視就率先走起娛樂路線,到2005年《超級女聲》,湖南衛視幾乎打壓得電視同行無立足之地,決賽廣告一度拿下了當時全國“最貴廣告”,這讓湖南電視人嘗盡了甜頭,于是各地衛視,地方臺也競相模仿,使得當時的全國電視都是一片娛樂紅。甚至,連昔日的關注度、覆蓋度并不是很高的各類選秀、選美、展才藝、地方民俗戲曲等欄目也似乎看到了希望!眼見著過去被各大衛視費盡心機的“三俗”娛樂壓制得披頭散發的日子,是不是終于要見到曙光了?但畢竟,以目前的電視收視市場來看,娛樂節目一定程度上還是被廣泛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娛生活。然而,如此干凈利落的一刀斬,究竟是一場革命還是一種帶有壟斷保護性質的文化閹割?在這個問題上,相信只有電視觀眾群體才最具備話語權。
有人說,“限娛令”的出現,意味著庸俗、低級趣味的娛樂綜藝無腦時代的告別,高雅、溫情的規范化綜藝的回歸。但是,此項舉措卻又僅僅只針對上星衛視,這是不是暗示著以后的所有三俗類綜藝,可以從此轉戰到地方臺?你不是看不到惡搞、低智商或是明星大尺度博收視的娛樂節目,只是不能在全國流通的衛星頻道關注而已。這項政策若真的頒布,最大得益者無疑是除去六大衛視之外其他所有頻道。在娛樂節目一定且肯定不會消失的未來,它無疑將會成為某種行業模板式的存在,那時候,人們只會記得在很久以前,湖南衛視曾一直是各大衛視的范本,只是遭遇了一記“絕殺”而已……
「原因分析」
作為衛視這樣傳播效力巨大的信息平臺,它與地方臺最重要的區別就在于更強大的輻射功能和廣泛的覆蓋面積,它所承擔的主流價值觀導向功能無比重要。但目前的綜藝現狀也的確混亂。打開電視,清一色的相親、選秀、K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節目的趨同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百家爭鳴的個性化特色卻越來越淡化。湖南衛視有《我們約會吧》,江蘇衛視也有《非誠勿擾》,東方衛視還有《百里挑一》,山東衛視的《愛情來敲門》、浙江衛視的《為愛向前沖》……各種沖動各種配對,說實話,哪里相親不是男女對對碰?這也的確令觀眾審美疲勞,順帶還培養了不少拜金女、作秀男進入娛樂圈。尖銳的話題抓住了大部分觀眾的眼球,恒久不變的愛情被生拉硬套的強加了許多社會性話題。甚至節目中嘉賓的非“主流”思想還影響了部分觀眾的價值觀,這一定程度上也對社會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限制同類節目數量,限制節目中純粹為收視作秀而帶來的某些不良社會影響,這是觀眾所希望看到的。東方衛視其實很聰明,他們響亮地提出了“新聞立臺”的口號,并努力提升娛樂節目的藝術質量,即便是在《中國達人秀》這樣的選秀節目中,也融入了不少的新聞元素、人心建設和積極勵志的元素。比起湖南衛視這兩年的“快女”,各種女同門、干爹門、咆哮門的噱頭,以及總是無限超出的節目時長,無疑前者更得廣電總局的喜愛。不過說到三俗,“限娛令”是不是應該首先關照下經常在部分電視臺反復滾動的小品?那暗藏了無數葷段子和雌雄莫辨的小品、二人轉、脫口秀,難道披了張民族藝術的皮就真不俗了?
「點評」
“限娛令”確實應該存在,但它的意義和價值應該是基于滿足廣大觀眾需求和真正凈化電視銀幕,而不能成為強勢媒體搞壟斷和競爭的工具。電視人想要生存,不是靠投機取巧,打壓同行,而正途應該是提升節目質量,認真分析觀眾需求,才是出路;另一方面,只有通過限娛令打掉節目中的拖沓和低俗,保留讓觀眾真正快樂輕松的娛樂空間,這才是觀眾希望看到的,才是社會迫切需要的“限娛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