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從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區特大春旱,從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從江西唱凱堤潰堤到每年汛期數座小水庫垮壩,頻發多發的極端天氣事件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發,洪澇與干旱交互的威脅或將成為常態,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不可估量。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
“有史以來最高規格的治水會議”: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于2011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周永康等主要黨和國家領導人悉數出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會議闡述了新形勢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水利問題進行了全面部署,動員全黨全社會掀起大興水利的熱潮。
2011年7月8日,財政部會同水利部聯合下發《關于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按10%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
【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須下決心加快水利發展,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必須大力加強水利建設。
【原因分析】
第一、災害頻發,水利薄弱。從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西南五省區特大春旱,從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到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從江西唱凱堤潰堤到每年汛期數座小水庫垮壩,頻發多發的極端天氣事件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我國增強防災減災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防御洪澇災害所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第二、生態破壞,民生需要。過去五年,中央和地方投資1053億元解決了2.1億農村群眾和4萬多所學校、1800萬在校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中央投資512.19億元完成全國6240座大中型及重點小型、東部1116座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投資314億元對408處大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但目前全國還有2億多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8.3萬座水庫中還有4.1萬座病險水庫存在隱患,蓄滯洪區內群眾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一些城市飲用水供應緊張,防洪排澇不時出現問題。
第三、水資源短缺,利用率較低。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125位,全國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用水需求不斷增加,盡管供水量從1980的4437億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965億立方米,但目前全國總的缺水500億立方米左右。缺水的同時,水資源浪費也十分嚴重,我國單方水GDP產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全國城市廢污水處理率僅為70%左右。
第四、體制制約,亟需改革。近年來,盡管水利改革邁出重大步伐,但水利發展中存在諸多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體制機制問題,成為水利又好又快發展的深層次制約。如,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夠健全,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基層水利服務體系較為薄弱,良性運行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尚未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尚未形成,價格在水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等。
最后、繼承歷史經驗,立足現實形勢。在中國歷史上,“治國必先治水”,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幾十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了氣壯山河的水利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興水成就。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水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本原則】
一要堅持民生優先。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推動民生水利新發展。
二要堅持統籌兼顧。注重興利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兼顧,促進流域與區域、城市與農村、東中西部地區水利協調發展。
三要堅持人水和諧。順應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水資源。
四要堅持政府主導。發揮公共財政對水利發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會協同治水興水合力。
五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水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破解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重點任務】
一要著力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下大氣力在全國大規模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全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持續改善農業水利基礎條件,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要著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在繼續加強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時,加快推進防洪重點薄弱環節建設,繼續推進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鞏固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抗御洪澇災害能力和水平。
三要著力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實現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全面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四要著力推進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維護河湖健康生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五要著力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3條紅線,把節約用水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生產全過程。
六要著力提高水利科技創新能力,力爭在水利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水利科技成果推廣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