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2年“十一”黃金周,垃圾短信呈現前所未有的集中爆發式增長。根據騰訊手機管家發布的黃金周垃圾短信用戶舉報的數目顯示,9月30日至10月7日用戶舉報垃圾短信總數接近900萬條。其中,廣告類垃圾短信占比達到了52%,居用戶舉報垃圾短信類別之首。另外,詐騙類垃圾短信占比23%,違法類與其他類垃圾短信占比分別為17%與8%。新加坡國會10月15日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案,明確加大垃圾短信的懲處力度,對我國治理垃圾短信具有借鑒意義。
【標準表述】
[治理難原因]
我國垃圾短信泛濫,治理難度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通信部門缺乏行業自律。由于中國的經濟社會和市民社會發展的不完善和不平衡性,基于技術創新發展起來的行業具有“自律缺位”特征,導致了相關運營商對市場規則的無視。
其次,缺少管理和監督是垃圾信息泛濫的現實原因。相關部門對群發短信沒有采取有效對策,甚至聽之任之。
再次,沒有制定相關法律和監管缺失是垃圾短息泛濫的法律原因。因為現在對垃圾短信的處罰缺少法律依據,因此監管方面存在缺失。
最后,公眾保護手機號碼意識的欠缺。廣大社會公眾沒有在社會活動中增強防范意識,輕易對外泄露自己的手機號碼,受到短信騷擾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治理措施]
垃圾短信嚴重的擾亂了民眾的正常生活秩序,令民眾生活在猜疑和恐懼之中,它不僅損害了民眾的利益,還引發了信任危機,甚至危害到社會的團結穩定,對此,民眾對其深惡痛絕,因而,政府應堅決根治垃圾短信,還民眾安寧與秩序。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建議:
一是運行商和服務商應加強行業自律。垃圾短信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之一是利益鏈條的蠱惑。通信運營商是增值服務的實際監管者,也是利益鏈條的受益者。因此,治理垃圾短信,運營商應承擔起保護消費者信息隱私與安全的義務,防止泄露用戶信息,主動承擔起審查義務。中公版權
二是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只有通過對通信運營商等行為主體進行嚴格監管,才能有效維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這需要相關部門主動出擊,公安、網絡服務商、通信管理部門也應建立健全垃圾短信舉報電話,大力完善并疏通垃圾信息投訴受理機制。
三是健全法律法規。要從源頭上遏制和杜絕垃圾短信,需盡快立法,出臺通信運營和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通信運營商、增值業務服務商的義務和責任;進一步明確廣告的定義、散布垃圾信息的認定等問題;加大垃圾短信懲治力度,對于嚴重侵害用戶個人信息安全與隱私權,并造成重大損失的,要通過相關規定嚴懲。中公版權
四是廣大群眾應該提高保護手機號碼隱私的意識。相關部門和運營商也應該把保護民眾的隱私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例如可通過手機實名制來保護用戶隱私信息。作為監管者,主要任務在于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運營商則是實行手機實名制的關鍵,堵住實名制的漏洞,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都在這個環節;如果監管者和運營商解決了用戶的后顧之憂,用戶在進行實名登記時也便沒有了太多后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