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意義深遠。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基礎。要建設美麗中國,首要任務是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努力把農村打造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農村空間布局。要高起點編制村鎮布局、水資源、農民集中居住區等規劃,科學確定城鎮規劃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農民居住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城鄉建設、基本農田、產業集聚、生活居住、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
要推進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農村生產空間集約高效。堅持本地資源利用和產業優勢相結合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抓好園區規劃,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積極鼓勵村集體在工業園區內建造標準廠房,吸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
要推動農業向規模經營轉變,促進生態環境山清水秀。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農村土地連片集中,根據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結合土地復墾整理、農田水利建設、農業資源開發,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要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吸引農民向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集中,促進人口集聚、要素集約,讓農民享受到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業生態環境。要把農業生產生態化和清潔化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舉措,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擴大有機肥使用范圍,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工程,著力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推進農村面源氮磷生態攔截系統工程建設。加快建立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實行農藥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杜絕高毒高殘留和假冒偽劣農藥流入市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廣種養相結合、循環利用的種養生產方式??茖W合理地制定養殖業發展規劃,推進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等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試點示范與推廣,提高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態之基,貫徹落實“人水和諧”理念,建立農村河道定期輪浚機制,實施拆壩建橋,打通斷頭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筑物,暢通水系,加快河道輪浚和水系調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
創新農村建設舉措,塑造中國美麗鄉村。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要創新性地堅持把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農村旅游業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要注重把保護鄉村農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純樸之美作為第一追求,創新思路和舉措,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和優勢,力求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創新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要創新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有序推進;要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投入機制;要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