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業協會發展較快,在提供政策咨詢、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有些行業相互串通,操縱價格,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在出口貿易中,一些企業利用降價手段、以次充好或偽冒名牌等手段參與出口競爭,嚴重影響了“中國制造”的形象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充分證明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加強行業自律的同時,政府還要加強引導監督管理,做到行業自律與政府引導監管并重。
只有建立在嚴格自律行為基礎上的市場秩序,才能稱得上是真正良好的市場秩序。因為行業自律是市場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行業自律,發揮行業自律管理的功能,對扭轉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無序競爭、假冒偽劣現象,對建立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市場失靈還是政府失靈,抑或是二者同時失靈,非政府組織實施行業自律可有效地預防或消解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保證行業內部的公平競爭與優勝劣汰,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就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而言,由于起步較晚,一些惡性價格戰的頻頻發生,行業發展后勁不足的事實,足以證明當前加強行業自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但是,行業自律的作用不是萬能的。行業自律在解決商品質量和價格方面的問題時,卻顯得力不從心。由于利益動機的驅使,一些企業不按照市場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把產品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投放市場或者忽視產品的質量,以次充好,這種做法不但損害了本企業的利益,而且損害了其他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還有一些企業,不顧法律約束,相互串通,操縱價格,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給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造成了惡劣影響。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場對高質量產品未能給予應有的回報,對假冒偽劣和以次充好的產品沒有給予堅決的清理。所以,在強調行業自律的同時,政府的引導監管同等重要。
正是由于我們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管理體制不完善,對于某些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和懲戒力度不夠,導致了行業協會存在著結構不合理、作用不突出、行為不規范等問題。所以,政府要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組織的政策,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有關部門要總結經驗,并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做法,做好立法調研和法律法規起草工作,將行業協會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財政等部門要根據稅制和行業協會改革進展情況,適時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協會加快發展。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只有堅持行業和政府引導監管并重,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體現公平正義、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只有堅持行業自律和政府引導監管并重,我們的企業才能增強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才能實現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