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從“三反”的運動式反腐到現今的制度反腐,無不體現出反腐倡廉是自始至終是政府關注的焦點。廉潔政府如何打造?放在當時當下,想必經費公開是關鍵。
廉潔府建設需以經費公開來破冰
當你觀看抗戰影片時,你是否會發現,老一輩革命家始終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作為自己為人處世原則?當你深入革命老區時,是否也會發現,老區群眾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之風依舊存在?過往的勤勞成就了今日的繁榮;過往的節儉造就了今日的昌盛。立足當下,從胡錦濤同志指出的“要保障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更要保障群眾的監督權”的監督主體的拓展而形成的他律,到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領導干部要遵守的八個好規定中的輕車從簡、減少接待的費用,不難發現,節儉依舊在領導干部和政府工作中不可或缺。
節儉就是要減少行政成本開支,是摒棄曾經的無止境的浪費,也是勒緊腰帶過日子,更是守住錢袋子,用錢在刀刃上。殊不知,從公車購置和運行費用,到公款出國費用再到公款接待費用的變向拓展,三公消費無不是政府行政過程中的痼疾,不僅會提高行政成本,亦會成為打造政府廉潔形象的障礙。
所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將三公消費曝光于天下,必能發揮社會監督之功,從而約束費用的使用,維護政府的清廉。為此李克強同志在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實現縣級以上政府公務接待經費公開。縣級以上政府公務接待經費公開無疑會成為廉潔政府打造的破冰之舉。
實際上,要破冰不僅僅要公開公務接待費用,還需要公開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但不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如公車購置和運行費用,公款出國費用等,如此方能貫徹實體公開這一政務公開的之一要義;同時還需要做到程序公開,為了便于群眾監督,助力廉潔政府打造,要以群眾看得見并看得懂的方式公開內容,拒絕隱晦公開,更為重要的是要拓寬監督渠道和平臺,為監督開拓綠色通道,真正落實監督。
2013年國務院指出在未來三年做好政務公開邁出廉潔政府構建的第一步,而以縣級以上政府公務接待經費公開邁出了廉潔政府打造的重要一步,政務公開之路越走越廣,步伐越來越大,而步子越發堅定,堅定步伐背后是政府堅定的執政理念----以人為本,扛起人本大旗,必能在服務型政府的舞臺上舞出特色,舞出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