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11·22”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引起各界高度重視。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即批示,要組織力量排除險情,千方百計搜救失蹤、受傷人員。24日下午,他又親臨青島,聽取國務院和山東省、中石化等有關匯報,看望慰問爆燃事故中的傷員和部分遇難者親屬,并對事故調查和善后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我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后,由于其規模大、產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等因素,各地紛紛大干快上石化企業,在經歷了“十一五”跨越式發展后,中國石化工業產值已超10萬億元,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排名世界第二,其中化學工業從2010年起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快速發展也埋下了安全隱患的種子。有數據顯示,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發生次數在2010年后明顯增多。
[原因]
一方面,在石化產業快速擴張的同時,安全意識并沒有跟上。石化產業需要極其嚴格嚴密的管理制度。但在實際建設中,不少為趕工期違規操作。據有關方面分析,在近些年所發生的石化行業所有安全事故中,雖然因技術設計和安全設施缺陷所導致的事故占相當比例,但因執行制度不嚴而導致的各類“三違”(違章、違紀、違規)事故死亡人數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化工企業內部特種作業事故,大多是因為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特別是承包制體制下,無論是包工頭還是工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期,施工隊伍常常是臨時拼湊的農民工,缺乏培訓和必要技能,也沒有相應的安全意識。
另一方面,對事故的責任體處罰不夠嚴格,導致一些企業抱有僥幸心理。對近年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企發生的安全事故,常是數量不大的罰款、抓幾個蒼蠅了事,不足以形成震懾作用。而一旦處罰嚴了,地方唯恐企業撤資,影響當地的財政和就業,況且,這些大企業級別夠高,即便地方政府想處罰也使不上力,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啟示]
人命關天,安全管理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和企業治理水平的最重要標準之一。安全是發展的生命線,實現高標準的安全生產,既要靠企業自身,也需要企業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與城市居民坦誠相對,公開各種危險指數和防范提示,把安全工作置于透明的玻璃瓶子中,把危險扼殺于萌芽之中。
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相關企業一定要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所指示的,深刻吸取教訓,嚴把安全生產關,強化主體責任;而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也都應該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在企業生產線與民眾生活線高度重合的今天,要牢記“安全重于泰山”,堅持“防患于未然”,中央企業更要帶好頭做表率,杜絕事故發生。守護安全,就是守護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線。
[措施]
基于以上情況,必須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建立嚴格的安全監管體系,執行嚴厲的處罰措施,才能減少類似惡性事故的發生。對此,中公教育專家建議:
一是必須堅決落實安全生產第一的觀念。生產安全已成為石化行業發展的重要風險因素,國家有關方面和全社會,要督促有關石化企業切實履行職責,樹立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技術。大型國有企業尤其應該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不能為了追逐利潤和產值,而放松管理。
二是必須建立嚴格的安全監管體系。從政府層面來講,從安全評估,到定期檢查,必須嚴格執行,不能怕影響生產,而省掉該有的停產檢修等;從企業內部來講,首先要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規程,其次,要嚴格按規程來辦,既不能偷工減料,更不能馬虎了事,最后,應建立內部獎懲制度。
三是加大外部監督力度。企業的本質是追逐利潤最大化,必須形成強大的外部監督力量,要形成責任追究制度,不僅針對現任責任體的領導,還要一追到底,查清根子在哪里,到底是誰的責任。是誰的責任,就由誰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