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國現在社區發展的速度會這么快?從前10年到前15年泛泛而談社區管理,到今天已經產生有效的形態,并得到了民眾和社區組織廣泛支持和擁護,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這是因為,社區共治的有關理念和做法和中國歷史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國歷史上,老百姓歷來具有深厚的社會意識,中國社會的歷史傳統意識在老百姓心中非常深厚。當社區領導干部和有關黨委意識到了這點,把老百姓對于社區的認識和利益的認同聚集起來時,老百姓就會給予我們更多的回報和支持。這就是我們社區共治為何能夠如此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我們社區共治和社區建設之所以能達到目前這樣的水平,國家社會公共參與的歷史傳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歷史傳統上,教育、醫療、出版文化、藝術、社會慈善……實際上歷來就是由不同的社會團體,不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當我們黨和社區干部充分發現并利用好這個傳統后,就會變成我們社會管理的金鑰匙。
如果到全國各地看一下,到江南小鎮看一下,我們的社會管理和公共設施,往往都是自籌、自管、自建的,這恰恰反應了老百姓參與自己生活管理的意識,體現了老百姓對于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意識。所以現在社會共建的活動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有了豐碩的成果。這樣社區共治的結果,同樣是前三十年來社會管理歷史性的繼承。所以今天社區共治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方式的繼承,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的概念,這恰恰是針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發展,應對中國社會管理形態的發展而提出的有關概念,把基層社會自治、基層治理跟社會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要老百姓、黨、政府能夠同心協力,我們的社會將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