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目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下,仍然處于復蘇底部的歐美國家結構性失衡、經濟持續低迷,使得我國的出口和投資都較為軟綿。
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政府把促進消費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雖然破除制約內需的機制、堅持擴大消費的戰略早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但據調查發現,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例一直較低,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中最短的木板,最慢的馬車。因此,關于如何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牢牢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應成為政府議程關注的焦點。
促進分配公平,增加國民收入是擴大消費的前提。消費是收入的函數,如果不增加收入,消費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消息,工資收入所占中國GDP的比重呈持續下降的態勢,工資的增長速度遠落后于物價的快速增長。因此,擴大消費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提高城鎮居民的基本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各省政府需根據實際情況提高最低工資的發放標準。同時,國家要加大對農業的傾斜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的收入。收入增加產生的消費需求必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
改善消費環境,保證安全消費是擴大消費的關鍵。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購物迅速崛起并呈蓬勃發展之勢,這種購物模式雖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也暴露出虛假銷售、以次充好、欺詐行騙等一系列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電子商務產業的監管力度,要求商家誠信經營,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慎重消費。唯有如此,才能盡可能的解決行業壟斷、無序競爭、假冒偽劣產品等問題,才能使顧客擁有安心的消費保障,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安全消費是擴大內需的基礎條件,有利于保持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
完善社會保障,解決民生問題是擴大消費的保障。由于我國的保障體系尚未完善,民眾不得不盡力儲蓄,以應對日后可能出現的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危機。對此,國家應采取有效措施適度地降低教育、醫療等公益部門的消費門檻,對價格虛高的部分消費產業進行價格控制,對有益民生但利潤較低的產業給予適當的補助。政府應通過多種途徑,努力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使之不僅有“閑錢”,還有消費的欲望,從而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 :要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要想使內需的潛能得到釋放,政府就必須堅持揚起改革的帆船,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并積極加以貫徹落實。只有這樣,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才能乘著風浪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