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據路透社報道,某款正在接受進口審批的轉基因大豆被農業部暫停審批,原因是轉基因食品的“公眾接受度低”,據稱,這是中國首次使用這一理由,“以前農業部拒絕一個新產品的理由會是相關數據不夠”。(10月19日澎湃新聞)
【解析】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沒有公論。盡管有不少人表示轉基因食品無害,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有人說無害,還是有人說有害,而且同樣是科學家。
既然在科技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且存在極大的爭議,那民眾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自然會處于觀望的狀態。在這樣的現實境況下,農業部因“公眾接受度低”暫停審批進口轉基因大豆,的確值得點贊。
首先,政府作出這樣的決定是民意的尊重,也是對公眾生命的負責,畢竟轉基因違反自然,因而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轉基因食品安全在目前來說還是尚無定論。
其次,民眾大多對轉基因了解不多,甚至更本不了解。從而導致認識上有很多誤區,正因如此,很多民眾一旦聽到轉基因的可能有害就會出現抵觸情緒,很難接受。所以,我認為國家應該在轉基因食品這方面要多加宣傳。讓民眾有個普遍的認識,有一定的知情權,民眾自然會有所選擇。
再次,我國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政策上還不夠完善。國家需要建立完善完善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政策、法規建設。從而保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最后,對于轉基因食品,提出幾點建議。1.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提高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2.對轉基因食品要作出明確標識;3.控制或限制轉基因動物或植物的種養植區域 4.對進口轉基因食品要提高門檻同時要嚴格把關還要加強技術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