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一、政策背景
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務院審議通過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成立了有25個部門參加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通過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他強調,從全球來看,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努力實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依然是世界各國共同的任務。
加強擴大自然保護區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6月4日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遼寧大黑山等2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代表性較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嚴格執行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協調和監督,妥善處理好自然保護區管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及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確保各項管理措施得到落實,不斷提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水平。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水”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確定201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水”。水是生命之源,水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但是過度的資源開發和嚴重的環境污染正使生物多樣性和水資源與水環境面臨很大的威脅。從全球來看,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體趨勢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努力實施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現愛知目標,依然是世界各國共同的任務。
二、當前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隨著轉基因生物安全、外來物種入侵、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享等問題的出現,國際社會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和生產力,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于1992年6月11日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締約國之一正式履行公約責任;1994年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2010年國務院第12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提出了我國未來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總體目標、優先領域、優先區域和優先行動,成為我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行動指南。截止2012年底,中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669個,占國土面積的14.9%,超過12%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網絡基本形成。
然而近年來,我國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仍然不斷加劇,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的威脅,一些珍貴和特有農作物品種流失國外。
【百姓怎么看】
觀點一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
搜狐網網友: 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它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為人類提供了各項社會福祉,包括為人類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也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
觀點二 每一種生物都至關重要
人民網網友:在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上,每一個物種在特定的食物鏈、功能鏈或結構鏈上都有其特殊的位置和作用,任何一個物種的消失,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的破損甚至崩潰。
觀點三 保護生物多樣性 從每個人做起
網友:保護物種多樣性已不是政府或專家的事,而是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從小事做起,你也可以為保護物種多樣性、保護我們的大自然作貢獻。
【專家怎么說】
通過三條基線,即保護生物多樣性基線,重大生態屏障基線,保障人居環境基線,來保障國土生態安全,構建我國的生態安全格局,這就是美麗中國的基礎保障和框架。——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當生態退化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將難以生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
我國在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資源保護工作上,還存在著法律法規體系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需健全、工作基礎保障相對薄弱、全民保護意識尚未形成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
應盡快制定中國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資源保護專項法律或條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協調發布進出境物種資源查驗名錄。同時通過推動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進一步完善執法體系,規范指導生物物種資源的收集、保護、保存、研究、開發、交換、貿易和出入境等活動。——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
【政府怎么辦】
[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務院審議通過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成立了有25個部門參加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通過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截止2012年底,中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669個,占國土面積的14.9%,超過12%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網絡基本形成。
[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擁有高等植物34984種,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動物6445種,占世界總種數的13.7%;已查明真菌種類1萬多種,占世界總種數的14%。
截止2012年底,中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669個,占國土面積的14.9%,超過12%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網絡基本形成。
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6月4日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遼寧大黑山等2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代表性較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嚴格執行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領導、協調和監督,妥善處理好自然保護區管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及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確保各項管理措施得到落實,不斷提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水平。
[中國典型河口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項目全面實施]
2013年6月14日,由全球環境基金資助、聯合國糧農組織執行、國家海洋局具體實施的中國典型河口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和保護區網絡化建設示范項目(以下簡稱河口項目)國家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標志著河口項目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珠江口河流眾多,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濕地之一,也是我國境內白海豚分布最密集和種群最多的區域。作為河口項目示范點之一,廣東省將在該項目國家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學運作機制,制定落實發展規劃和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公眾參與度。
河口項目通過引進適應性管理、保護區網絡建設、生態系統管理、海岸帶綜合管理等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選擇在中國的兩大河口—黃河口和珠江口進行示范性實施,有利于探索有效保護河口生物多樣性和修復受損生態系統的方法途徑,提升中國主要河口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是中國實施陸海統籌、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海洋綜合管理的一次重要實踐。
要精心做好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要與地方實施部門、合作伙伴和利益相關方加強溝通,密切關系,共同推進,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和積極性,積累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經驗,努力打造出一系列生態保護典范。要注重項目實施的實際效果,注意國際先進經驗理念與國內實際工作情況的緊密結合,注意引進與消化創新相結合,堅持邊研究、邊應用、邊推廣的原則,及時做好項目成果的示范應用和推廣,力爭項目成果早日取得經濟社會效益。
河口海域是最重要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也是海洋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豐富、開發利用強度最大的區域。我國沿海有1500多條河流入海,對豐富海洋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多樣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該項目選擇在中國兩大河口——黃河口和珠江口進行示范性實施,涉及位于黃河口的6個自然保護區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及位于珠江口的6個自然保護區。據悉,該項目執行期為5年,總經費共1500萬美元,其中全球環境基金提供400萬美元。
[權威論述]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關系到當代及子孫后代的福祉。——李克強
要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自覺主動的戰略抉擇,實現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可持續利用和惠益共享。這不僅是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競爭、保障長遠發展的需要。——李克強
要統籌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要突出加強重點區域、重點物種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自然保護區、生物遺傳資源庫等重大工程建設。——李克強
要全面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盡快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完成全國自然保護區基礎調查和評價,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監管。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擴大實施范圍。——環保部部長 周生賢
結語: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面廣,事關人人。要提高全社會參與環保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把短期措施與長期機制建設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企業、家庭等積極參與保護活動,為保護我們共同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