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
——企業創新勢在必行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的文明史上,中華民族曾向世界貢獻了許多閃光的智慧,渾天儀、地動儀、圓周率承載了華夏民族的驕傲,創新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繼往開來的不竭動力。在當代,改革創新更是成為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提高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持續發展,主要動力還是來自于改革創新。然而,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強中,中國品牌無一上榜。翻開歷史,中國人不缺少聰明智慧,四大發明一直是國人的驕傲,大唐盛世,萬國來朝,但為何如今卻找不到這種榮光?李克強總理說,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市場主體。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歸根到底要靠企業。創新驅動發展,企業勢在必行。
創新是企業生存之道。很多企業的創新在一段時間內,發展得非常紅火,但是過了幾年,這個企業就不存在了,因為沒有持續創新,導致了衰退。例如索尼,在1994年推出的PlayStation是索尼公司又一個劃時代的電子產品,也正是憑借PlayStation,索尼公司打敗了勁敵天堂和世嘉。然而,此后近20年時間里,索尼公司再沒有推出過一個具有顛覆性的電子產品。2012年索尼公司虧損額已達64億美元,有人認為,創新能力的衰退是造成索尼公司危機的根本原因。只有不斷地積累和落實創新,才是企業根本的生存之道。要創新就要不斷地營造良好的氛圍,提升企業全體的員工差異化創新的戰略意識,而且要落實到行動,現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個層面都在制定創新的規劃,但是規劃落實往往存在巨大的差異,最終未必能夠達到規劃的目標,因此要時刻關注的是創新落實的措施,不斷地提升創新的能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之途。現今國際競爭呈現出越來越激烈的態勢,中國必須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才能從容應對國際社會的變化和挑戰。自主品牌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法寶。據統計,目前我國擁有自主品牌的外貿企業約占外貿企業總數的20%,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僅占出口額11%,沒有自主品牌,就意味著在產業鏈條上,我們依然處于低端,利益飽受沖擊。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其特征是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7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而我國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足40%,對外技術依存度大于40%。雖然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距世界最主要創新型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企業要想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提升自主品牌比重,不斷進行品牌創建。創建品牌,要有的放矢,明確目標,定位清晰。學會以現有優勢資源為依托,開展錯位競爭,打造特色產業。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突破困境的機會稍縱即逝。是隨波逐流、每況愈下,還是積極應對、有所作為,考驗著每一個執政黨、政府,也考驗著每一個企業。“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創新驅動的種子已經播下,它能否茁壯成長,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就看我們自己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