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12月20日,廣東深圳市光明新區鳳凰社區恒泰裕工業園發生人工堆土滑坡事故,附近西氣東輸管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6人失聯。
人們不禁要問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應以什么為重?為什么安全事故屢屢發生?深圳余渣泥土堆積造成的滑坡不是個案。究其原因是責任心和安全意識的滑坡。
【分析】
一、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在城市建設中重審批、輕監管督查或疏于管理督查。無視建筑的實用價值,過早拆造成能源浪費,環境污染,埋下安全隱患。無論是道路、橋梁,還是樓宇建筑都有豆腐渣工程、短命工程,這不僅危害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惡劣影響,更嚴重的是政府的誠信越來越多地遭到質疑。
2.前后任官員缺乏連續性,出現的過早拆現象多數是以權代規的產物。因商業利益和政績形象造成建筑拆除的占81%。 相比英國、法國、美國建筑平均使用壽命分別132年、102年、80年,我國建筑平均使用壽命只有20~30年。
3.我國在城市發展中更多地側重于經濟發展,依靠經濟指標定成效。安全管理戰略規劃缺失是城市建設中普遍現象。很多城市的居民區和商業區建筑非常高且密集,缺乏足夠的逃生地帶;甚至一些危險性的企業與生活區毗鄰。一味地追求高效、規模、速度所留下的安全隱患,導致一系列惡性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其結果背上后天管理巨額投入的長久包袱。
4.城市地下管線規劃缺乏統籌和綜合管理,地下管線建設往往滯后于城市道路建設。導致安全事故頻發,輕則停水、停氣、斷電、通訊中斷,重則因危險氣體泄漏引起燃氣爆炸等災難性事故。
二、應對城市化進程問題的幾點對策
首先,要建立問責機制,層層問責,直至源頭。城鎮化建設中,要以綠色生態環境為前提,讓綠色生態的理念植根于城鎮化建設中。構建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體系,自然生態體系和人居環境體系;建設生態城鎮,花園城鎮和低碳城鎮對不顧環境的承受力,大肆污染與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犯罪行為;對“先污染后治理”的偽科學行為;對以犧牲綠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所謂推動城鎮化建設步伐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其次,城市的經濟發展、社會構建應以公共安全體系為基礎。建筑質量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市未來和傳承,要加強建筑質量管理制度的建設,對導致建筑質量事故的不法行為,必須堅決依法打擊和追究。要切實執行住房城鄉建設部頒布的《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強化責任意識,真正做到:處罰要有強度,法律要有威懾。
再次,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注重雨水調蓄設施的多功能運用。我國一方面水資源緊缺;另一方面很多城市“遇雨必澇,遇澇則癱”。既要重視地上下水道井口的設置,更要注重地下排水管的排查,尤其要重視蓄水池的建設。
最后,建立地下管網安全信息管理體系。國家要盡快出臺《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更新和利用制度》,加強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的管理,以便對地下管線實現動態更新管理。督促各管線權屬單位盡快建立地線管線專業信息管理系統,并和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定期對接。切實解決地下管線檔案收集渠道不暢通問題,對地下管線建設單位工程竣工后遲交或不交工程檔案的單位要予以處罰,保證檔案的收集率。信息系統的建立,準確的地下管線檔案是確保地下管線安全、健康發展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