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當“高溫津貼”惠及越來越多勞動者的時候,在低溫下堅持工作的勞動者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低溫津貼”很少被用人單位和社會輿論提起,許多勞動者的低溫保護狀況就像北方的冬天一樣“冷”。
【標準表述】
低溫下的勞動者不僅承受著惡劣天氣的傷害,還承受著身體和精神的痛苦。低溫下的勞動者“沉沒的聲音”遲遲得不到打撈的原因在于,這些在勞動力市場中處于低端位置的人們,通常在話語表達上也處于一種弱勢地位;而當他們的利益訴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表達,低溫下的勞動權益保護就只能停留在文本里。
盡管一些地方出臺了“低溫津貼”支付的相關規范,甚至明確到了每月發放的具體數額;可是,讓人痛心的是已有的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淪為“稻草人”,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
【具體措施】
一、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制度設計,強化市場監督。國家層面應注重頂層設計,既然有《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國家就應制定《低溫作業措施管理辦法》,讓“低溫補貼”得到全社會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讓低溫補貼有規章制度可循;
二、政府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利用網絡媒體,加大對低溫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確保勞動者知曉具體的低溫補貼政策,提高勞動者的維權意識;
三、政府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監督執法力量。對拒不執行低溫補貼政策的,要采取強制措施,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