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不可替代。但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我國中小企業“創新少”、“融資難”、“稅負重”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由此引發了“倒閉潮”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中小企業危機重重源于它惡劣的生存環境:國家缺乏對中小企業相關政策的扶持引導,使得它們長期處于產業鏈末端,極易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本小利微,借貸渠道狹窄,往往錯失發展機遇;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生產發展中承擔的稅賦過重。為此,必須著力打造良好的生存環境,才能最終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落實政策引導,打造創新環境。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中央和地方應及時出臺中小企業產業發展指導文件,幫助其擴大生產經營領域。當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生產水平落后的問題,政府應在中小企業和高校之間搭建科技交流平臺,將科學技術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如此一來,既可促進高??蒲屑夹g發展,又可加強企業科技創新生產。
拓寬借貸渠道,打造融資環境。融資難是當今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幫助中小企業拓寬借貸渠道,解決融資難問題是構建中小企業良好環境的重要舉措。應及時建立征信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力度,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針對中小企業設立風險投資機構,擴大對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以期通過拓寬借貸渠道,來擴大中小企業融資規模。
減輕稅賦負擔,打造競爭環境。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末端,原料購買等稅款難以抵扣。因此要在遵循統一稅制的前提下,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杜絕亂收費、亂攤派,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對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要加強關注、保護,盡可能給予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和幫助它們進行產業升級,同時簡化稅款預繳申報程序,營造出有利于中小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的優劣對事物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其發展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使中小企業重新煥發生機活力,最終促進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