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劃城市還百姓幸福生活
城市規劃指用經濟行政各種方式合理安排城市發展進程,合理調整城市功能,進而促進城市發展;而生活幸福指讓百姓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二者本應是相互促進、和諧共生的關系,但如今,城市規劃過程中暴露的各種問題卻極大地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阻礙民眾幸福生活的腳步:建新宅打破城市歷史古跡完整性,也讓人們的民族認同感缺失;不合理強行拆除民宅引發政府部門與住戶矛盾,給民眾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面對諸多城市規劃弊端,我們應如何化解危機,引導人們在城市發展中體味幸福?
解決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是當務之急,也是保證民眾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的必要手段,那究竟何原因導致我國城市發展中凸現的種種矛盾?有人說是政府盲目追求現代化建設的錯誤思路導致,有人說是城市規劃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人文素養造成。在我看來,缺乏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體系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打造一個完善的城市規劃體系會消除多個問題導火索,最終推動城市健康發展。對此,政府應從規劃、實施、宣傳三方面入手抓建設工作。
制訂科學嚴謹的規劃書,讓城市規劃“有章可循”。欲打造完備的城市規劃體系,第一步驟即撰寫一份合理清晰、便于實施的規劃方案。各地政府應事先對本區域自然、人文等各方面條件作充分了解和綜合分析,根據自身財政能力等現狀制定規劃,并將規劃執行過程中對相關民眾的權益維護,將資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納入其中。
培養認真負責的實施者,保證城市規劃“有法必依”。規劃再完美無缺,也要靠態度認真的實施者落實。政府應加強對城市規劃實施者職業技術、思維能力及工作理念的教育培養,保證其建設過程中嚴格按方案執行,要保護即細致到建筑材料、危害修繕等每個環節毫無漏洞,要拆遷即和平溝通、切實維護群眾權益,讓建設合理推進。
拉開形式多樣的宣傳網,讓城市規劃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在建設過程中應通過博物館展示、多媒體播放來宣傳本城歷史文化習俗、普及相關信息,并通過創新設計作品展等新穎形式讓民眾意識到城市規劃中保護本地傳統的意義。
津巴布韋有一則諺語說:“一根柴火煮不熟薩雜。”我們齊心協力認真落實規劃、實施、宣傳每個步驟,定能打造科學的城市規劃體系,帶動人們享受城市中的新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