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綜合基礎知識》全真模擬卷(九)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請將它的代碼選出填涂在答題卡上。每小題1分,共30分。)
1.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里特認為“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他的學生又進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边@兩種觀點( )。
A.是相同的,只是強調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辯證法,后者是詭辯論
C.前者是形而上學,后者是對前者的發展
D.二者都是辯證大多數的原則不是一個東西
2.胡錦濤總書記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指出,要著力解決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在哲學上更切合( )。
A.對立統一規律 B.否定之否定規律
C.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 D.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3.“物質無非是從各種物的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這種觀點屬于( )。
A.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 B.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C.歷史唯物主義物質觀 D.機械唯物主義物質觀
4.下列選項中,證明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不可分割的理論是( )。
A.牛頓力學理論 B.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
C.愛因斯坦相對論 D.達爾文進化論
5.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的定義是通過( )界定的。
A.個別和一般的關系 B.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C.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D.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6.唯物辯證法認為( )。
A.事物發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結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計
B.事物發展是偶然性的堆積,沒有必然性
C.必然性可以認識,偶然性無法認識
D.事物發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綜合作用的結果
7.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 )。
A.發展教育和科學 B.普及群眾文化
C.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D.發展高新技術
8.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 )。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加強思想理論建設
C.密切聯系群眾 D.堅持對外開放
9.作為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進作用的是( )。
A.黨的戰斗力 B.黨的先進性
C.黨內民主 D.黨的紀律
10.“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是堅持( )。
A.發展先進生產力 B.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C.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D.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1.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將從( ?。┢鹗┬小?/p>
A.2004年5月1日 B.2004年6月1日
C.2004年7月1日 D.2004年8月1日
12.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將( )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
A.10月20日 B.9月25日
C.9月20日 D.10月25日
13.2002年12月,新中國法制史上迄今為止條文最多、篇幅最長、涉及面最寬、調整范圍最大、與群眾生活最密切的法律( ?。┨嵴埦艑萌珖舜蟪N瘯?1次會議審議。
A.《合同法》 B.《行政賠償法》
C.《民法》(草案) D.《行政訴訟法》
14.制約人的行為和動機的根本條件是( )。
A.傳統意識 B.階級關系
C.生產方式 D.政治制度
15.下列有關剝奪政治權利的說法,哪個是不正確的?( )
A.刑法總則規定,對于故意殺人、強奸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據此,對于盜竊、故意傷害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行嚴重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B.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執行完畢之日或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于主刑執行期間
C.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有權參加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D.刑法總則規定,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但如果人民法院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則不能再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16.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實施犯罪。我國有限制地對犯罪的外國人行使管轄權,其根據的原則是( )。
A.屬人原則 B.屬地原則
C.普遍管轄原則 D.保護管轄原則
17.依照我國《刑法》的規定,行賄罪的構成在主觀方面必須具有何種目的?( )
A.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 B.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C.謀取利益的目的 D.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
18.關于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
A.人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任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B.每個法院的審判工作獨立,上級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級法院如何辦理具體案件,但是我國檢察機關是作為一個整體獨立行使檢察權,上下級之間是領導關系
C.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刑事訴訟法另有規定外,一般應當公開進行
D.外國人在我國進行犯罪活動,除享有外交豁免權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我國法律
19.關于人民檢察院對審判活動的監督,錯誤的是( )。
A.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
B.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發現法庭審判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即時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
C.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提出
D.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只能在庭審后提出
20.下列關于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刑事案件的要求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B.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辯護人的,辯護人應當出庭
C.法院審理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時,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
D.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后20日以內審結
21.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審查后認為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如何處理?( )
A.撤銷案件 B.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
C.退回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D.請求上級人民法院同意由自己審理
22.從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基本理論上看,刑事訴訟程序意義上的被害人( )。
A.是所有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的人 B.僅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
C.可以是自訴人 D.可以是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
23.霍布森選擇是( )。
A.多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 B.多個方案中選最優方案
C.只有一個方案,沒有其他選擇余地 D.二者選其一
24.開關決策是( )。
A.在多種可供選擇方案中選擇一個 B.只有兩種方案,從中選一
C.方案越多越好,從中選一 D.只有一個方案可選
25.創造性思維適合于( )。
A.開關決策 B.旋鈕式決策
C.程序性決策 D.非程序性決策
26.從狹義上講,決策是指( )。
A.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所作的行為設計及其抉擇
B.社會組織在管理活動中為實現一定的目標制定行動方案并加以優化選擇的過程
C.人們做出決定
D.人們根據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律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做出的決策
27.回溯分析、非零起點、雙重優化和心理障礙是( )的基本特征。
A.原始決策 B.追蹤決策
C.激進型決策 D.保守型決策
28.以多個組織組成的組織群體作為其研究對象的是( )。
A.中觀管理學 B.微觀管理學
C.宏觀管理學 D.管理學
29.根據被管理者的成就需要、權利需要和合群需要對其進行管理,其出發點是將被管理者視為( )。
A.經濟人 B.社會人
C.決策人 D.文化人
30.用于記載會議主要精神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是( )。
A.決議 B.請示
C.會議紀要 D.議案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中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答案,只有將它們全部選出,涂在答題卡上,而不錯選漏選,方能得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
31.矛盾解決的形式主要有(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B.矛盾雙方同歸于盡
C.矛盾的調和 D.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
32.對人的本質的正確表述是( )。
A.人的本質是抽象的
B.人的本質是社會歷史的產物的生產勞動的結果
C.人的本質是由于自然和社會交互作用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D.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33.馬克思說:“權力永遠也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文化發展?!备鶕@句話我們可以看出( )。
A.我國的民主建設應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
B.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越高,民主權利越真實、越廣泛
C.社會文化條件制約著民主的發展
D.民主作為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決定并為之服務的
34.理性認識的主要形式包括( )。
A.概念 B.判斷
C.推理 D.表象
35.孩子:“爸爸,小華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會呢?”
爸爸:“小華的爸爸總是吃魚,所以就會游泳,爸爸我不常吃魚,怎么會游泳呢?!?/p>
孩子:“可是,爸爸你總吃雞,你會下蛋嗎?”
這則笑話包含的哲學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聯系是客觀的
C.主觀想象的聯系不能夠代替客觀事物本身的聯系
D.并不是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中
36.“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理論。這種一脈相承具體表現在( )。
A.都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B.都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C.都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舉的原則
D.都堅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宗旨
37.鄧小平提出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叭齻€有利于”的判斷標準( )。
A.充分體現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
B.是對生產力標準的深化和發展
C.本質上是判斷姓“資”姓“社”的標準
D.是由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決定的
38.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鄧小平同志通過不斷探索,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他將社會主義本質概括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边@一概括的理論意義在于( )。
A.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是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成果
C.為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D.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貢獻
39.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意把握好的問題是( )。
A.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B.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C.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D.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40.中國的改革開放從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起步。根據不斷變化的形勢,黨中央又適時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到2002年, 國家在西部開工30多個項目,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第一批項目總投資額數百億元。到2020年,全國地區發展差異系數(根據各地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離散系數計算)將控制在0.747以下。這段材料所體現的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包括( )。
A.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發展
B.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
C.堅持東中西部平衡發展
D.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1.對下列行為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有( )。
A.某市交通管理局發布了排氣量1升以下的汽車不予上牌照的規定,并據此對吳某汽車不予上牌照的行為
B.某鄉政府發布通告勸導農民種植高產農作物的行為
C.城建部門將某施工企業的資質由一級變更為二級的行為
D.民政部門對王某成立社團的申請不予批準的行為
42.依照《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復議管轄一般以“上一級機關管轄”為原則,但不包括( )。
A.對法律、法規和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職能部門管轄
B.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職能部門管轄
C.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轄
D.對國務院各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部門管轄
43.行政復議是一種( )。
A.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B.依職權的行政行為
C.內部行政行為 D.外部行政行為
44.行政訴訟的主體有( )。
A.行政機關 B.行政相對人
C.行政工作人員 D.行政違法人員
45.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
A.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B.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C.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D.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46.當代政府行為的規范,實質是一個政府全面轉型的問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首先要實行政府觀念的轉變,這種轉變主要包括( )。
A.樹立以人為本的協調發展
B.樹立以民為本的政績觀
C.牢固樹立人民主人觀,群眾“上帝”觀,權力服務觀
D.樹立現代政府的理念
47.增進公共組織領導有效性的方法是( )。
A.提高領導者素質 B.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C.優化領導班子結構 D.改進領導方式
48.下列關于管理的基本含義表述正確的是( )。
A.管理是由領導者進行的活動 B.管理需要動員和配置有效資源
C.管理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 D.管理需要實現特定的目標
49.下列各項關于公文用印說法正確的有( )。
A.會議紀要不需要加蓋印章
B.兩個或兩個以上機關聯合下發的公文,發文機關都要蓋章
C.加蓋印章的公文,落款處不再署發文機關名稱
D.蓋多個印章時,印章可以相交
50.銷毀公文的主要方式有( )。
A.焚毀 B.重新制成紙漿
C.掩埋 D.清洗消磁
三、判斷題(下列命題正確的在答題卡上涂A,錯誤的涂B,全涂A或全涂B不給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51.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隔天遙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學觀點是人的認識能力是不受空間限制的。( )
52.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53.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則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 )
54.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總結了前兩個時期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創造性地制定和執行了一整套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政策和策略。黨制定和執行這些理論、政策和策略的基本原則是一切經過統一戰線。( )
55.復議機關審理復議案件,一般不適用調解。( )
56.復議申請人向復議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已經受理的,不得在法定復議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
57.有關“解決投資爭端的國際中心”的管轄權,不正確的說法是爭端雙方必須提交書面同意文件。( )
58.周某以公司債券出質,債券上未進行任何記載。周某按約定將債券交付給質權人,質押權生效,但不具有對抗效力 。( )
59.國務院2000年發布的規范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的文件簡稱《條例》。( )
60.會議紀要雖是公文,但可以不加蓋印章。(?。?/p>
四、案例分析題(案例(一)和案例(二)為多項選擇題,即每道題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找出恰當的選擇,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案例(三)為單項選擇題。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題號下涂黑所選答案項的信息點,在試卷上作答一律無效。每題2分,共30分)
?。ㄒ唬?/p>
材料1:我國石油、天燃氣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儲量比較豐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 前,我國就已經對節約能源進行了立法。近年來能源消耗急劇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直接威脅國家經濟安全。與 能源短缺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費驚人,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
材料2:2006年8月5日,國務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環境保護總局、發展和改革委會員制定的《“十一五”期間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 2007年11月下旬,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和環境保護總局等部門制訂的《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等三個方案和 《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等三個辦法。12月,備受關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見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見。
61.上述材料說明( )。
A.我國能源消耗的急劇增長與能源浪費并存
B.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C.能源供需矛盾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D.我國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62.針對能源和污染問題,我國相關立法進程穩步推進,關于這方面的立法成果表述正確的是( )。
A.我國已經頒行了《節約能源法》
B.我國已經頒行了《能源法》
C.關于污染物排放控制,雖然沒有制定法律,但國務院已經制定了相應的行政法規
D.1989年頒行的《環境保護法》已經不能適應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的需要,應當抓緊修正
63.我國政府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思路有( )。
A.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B.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
C.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
D.減緩經濟發展速度,降低能源消耗
64.2008年是完成我國“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要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應盡快形成的工作格局是( )。
A.政府為主導 B.企業為主體
B.加強新農村建設 D.全社會共同推進
65.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 )。
A.消費模式 B.增長方式
C.產業結構 D.生活方式
(二)
材料1: “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 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保ㄕ浴多囆∑轿倪x》第3卷)
材料2: “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本世紀走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就是我們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我們的雄心壯志?!?摘自《鄧小平文選》第3卷)
材料3: “要實現我們的雄心壯志,不改革不行,不開放不行。我們走的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摘自《鄧小平文選》第3卷)“在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圍繞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要把改革作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動力?!枰獢U大開放,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 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薄?摘自《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請回答:
66.材料1體現了哪些唯物辯證法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分析正確的是( )。
A.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總的量變過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質變的原理
B.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屬于由窮到富的局部性部分質變
C.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屬于由局部性部分質變到全局性質變
D.實現共同富裕,是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捷徑
67.材料2體現了哪些唯物辯證法原理,運用這些原理分析正確的是( )。
A.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階段性部分質變的原理
B.由貧窮到溫飽,由溫飽到小康,都是階段性部分質變
C.達到共產主義社會是根本性的質變
D.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則實現了由“不發達國家”到“發達國家”、基本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質變
68.材料3體現了哪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運用它們分析正確的是( )。
A.社會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
B.外因在事物發展中作用的原理
C.社會主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D.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主要和直接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69.鄧小平在( )就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目標。
A.1978年 B.1980年
C.1981年 D.1987年
70.鄧小平的“三步走”戰略和江澤民的“新三步走”戰略的異同在于( )。
A.兩個“三步走”都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總體發展戰略的具體步驟
B.其總體目標一致
C.鄧小平的三步走戰略中21世紀的第三步戰略目標比較籠統
D.江澤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戰略步驟是對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具體化
(三)
N市某縣工商局經濟檢查科接到群眾舉報,該縣光明照相館擅自向某服務公司出售帶有“富士”、“柯達”商品標識的廢舊暗盒。經濟檢查科派工作人員王某 和李某前往調查,查明該照相館于1997年1月~1998年10月間,以每個0.2元的價格向該服務公司出售廢舊暗盒11000個,得款2200元。該服 務公司買到這批暗盒后,裝上彩色膠片,假冒“富士”、“柯達”彩卷銷售牟利,曾被依法查處。鑒于光明照相館的行為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規定的侵犯 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經濟檢查科于1998年12月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光明照相館的違法所得2200元,對其罰款1000元。光明照相 館不服,提起行政復議。
71.本案中的經濟檢查科( )。
A.是具有獨立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
B.是行政主體,但沒有行政處罰權
C.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行使行政處罰權
D.能夠獨立承擔行政責任
72.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權限內委托下列哪個主體實施行政處罰( )。
A.公民 B.依法成立的從事營業活動的組織
C.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 D.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73.光明照相館不服行政處罰決定而提起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是( )。
A.王某和李某 B.某縣工商局
C.經濟檢查科 D.某縣人民政府
74.對本案具有行政復議管轄權的復議機關是( )。
A.某縣工商局 B.某縣工商局法制辦
C.N市工商局 D.N市工商局法制辦
75.如果復議機關改變原處罰決定,光明照相館仍然不服而提起行政訴訟,則被告是( )。
A.某縣工商局法制辦 B.N市工商局法制辦
C.某縣工商局 D.N市工商局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意思是說,事物是不斷變化的,是絕對運動的,因此,當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時候,它已經變 化了,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那條河了?!叭艘淮我膊荒芴と胪粭l河流”是對上述觀點的詭辯,認為當你在跨過河流的時候,河流正在變化,所以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 條河流,這種觀點否定了物體是相對靜止的,是錯誤的觀點。
2.【答案】A。解析:“要著力解決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中的“重點”“突出”等關鍵詞,體現了集中力量找出主要 矛盾,找到解決復雜問題的重點、關鍵或中心,做到統籌兼顧,適當安排。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立統 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的。同一是對立面雙方的同一,它是以對立面之間的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矛盾的斗爭性寓于矛 盾的同一性之中。斗爭是統一體內部的斗爭,在對立面的相互斗爭中存在著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斗爭的結果導致雙方的相互轉化,相互過渡??梢?,題干體 現的哲學思想為對立統一規律相切合,故選A項。
3.【答案】B。解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安灰蕾囉谌说囊庾R”指出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這是物質的唯一特 性。相對于意識現象來說只有物質現象才具有這種屬性,因此稱“唯一”。這也是物質和意識的區別。凡是物質現象必然有客觀實在性。無論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無論是自然界中的還是人類社會中的,只要具備了“客觀實在性”就屬于物質范疇?!翱陀^實在性”是所有物 質現象的共性。哲學中的物質是自然和社會中萬事萬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這一共性的載體。題中觀點正是對物質概念的正確理解,屬于辯證唯 物主義物質觀。
4.【答案】C。解析:四個選項中,只有愛因斯坦相對論是關于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其旨在證明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的不可分割性。本題正確答案為C。
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陀^實在性為物質所特有,意識并不具有,這是兩大概念在內涵上的根本區別。列寧正是通過界定這一區別給物質下定義的。因此,B為應選項。
6.【答案】D。解析: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必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合乎規律的、一定 要發生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必然 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統一的,必然性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對事物的發展進程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使事物發展的趨勢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點和偏差。
7.【答案】A。解析:教育和科學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
8.【答案】C。解析:江澤民同志在“5.31”講話中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善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
9.【答案】C。解析:黨內民主在政治體制改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和促進作用。
10.【答案】A。解析: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在“三個代表”中居于基礎地位。
11.【答案】C。解析:屬記憶性試題。
12.【答案】C。解析:9月20日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確定的“公民道德宣傳日”。
13.【答案】C。解析:屬記憶性試題。
14.【答案】C。解析:四個選項中只有生產方式屬于物質的范疇。人的行為和動機屬意識范疇,根據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理論,可知答案是C。
15.【答案】C。解析:(1)《刑法》第56條規定,對于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 治權利。該條是采用羅列加概括的方式規定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刑的范圍的,即對于明確羅列的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犯罪分子可以適用附加剝奪 政治權利外,還可以對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適用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因此,對于故意傷害、盜竊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分子主觀惡 性較深、犯罪情節惡劣,罪行嚴重的,也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7年12月23日作出的《關于對故意傷害、盜竊等嚴重破壞社會秩 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問題的批復》中亦作出了明確規定。
(2)選項B是刑法第58條的明文規定,當然正確。
?。?)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根據刑法第54條的規定,首先就是剝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12條的規定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無權參加村委會的選舉。因此,選項C不正確。
(4)附加刑或者附加于主刑適用,或者單獨適用。而不能再作為附加刑的附加而適用。故選項D正確。
16.【答案】D。解析:刑法的保護管轄原則也是刑法空間效力的內容,它是指即使犯罪行為人不為該國公民,犯罪行為也不在該國領域內發生,但該犯罪是在該國領域外針對該國或者其公民實施的犯罪,則依保護管轄原則,該國仍可依該國刑法對犯罪人進行追究。
17.【答案】A。解析:《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規定:“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是行賄罪?!?/p>
1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條,A項應為“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根據《刑事 訴訟法》第11條,C項應為“一律公開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6條,對于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 過外交途徑解決,D項遺漏“外交特權”。B項的認識是正確的。
19.【答案】B。解析:《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9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判活動監督中,如果發現人民法院或者審判人員審理案件違反法律 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發現法庭審判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應當在休庭后及時向本院檢察長報告。人民檢察院對 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人民檢察院對審判活動的監督有兩個特點,一是在時間上,是事后提出,而非當庭提出;二是 在主體上,是檢察院對法院,而非檢察員對法官或法院,所以本題選B。
20.【答案】B。解析:根據《刑訴法》第174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于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可見,A不選。根據《刑訴 解釋》第226條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辯護人的,辯護人可以不出庭。可見,B應選。根據《刑訴法》第175條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 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可見,C不選。《刑訴法》第178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 結。”可見,D不選。本題答案為B。
21.【答案】C。解析:根據《刑訴解釋》第117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查后,對于不屬于本院管轄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應當決定退回人民檢察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22.【答案】B。解析:根據我《刑訴法》的規定和刑事訴訟基本理論,被害人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實體意義上的被害人,指所有遭受犯罪行為直接侵害 的人;另一種是程序意義上的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的刑事被害人。1996年3月修改《刑訴法》時,將被害人定位為當事人,就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本題正 確答案為B。
23.【答案】C。解析:多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方案和多個方案中選最優方案,是一般決策都該做到的,二者選其一屬于開關式決策,人們習慣上把只有一個方案可供擇、沒有其他選擇余地的選擇稱為“霍布森選擇”。
24.【答案】B。解析:開關式決策即在兩種可選方案中,二者擇其一,要么甲,要么乙。A項是所有決策的特點;C項與A項的意思相近,D項被稱為“霍布森選擇”。
25.【答案】D。解析:非程序性決策通常要處理的是一些偶然發生的、無先例可循的、非常規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決策者難以照章行事,需要有創 造性思維。程序性決策是為了解決那些經常重復出現、性質非常相近的例行性問題,這些問題可按照程序化的步驟和常規性的方法處理。根據決策問題的重復程度不 同,開關式決策與旋鈕式決策中都包含有程序性決策和非程序性決策,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26.【答案】B。解析:決策的含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廣義上講,就是做出決定,即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所做的行為設計及其抉擇。狹義上 講,決策是指社會組織在管理活動中所作的決定,是社會組織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或解決面臨的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并加以優化選擇的過程。A項、C項和D項都和廣義 的決策有關。
27.【答案】B。解析:追蹤決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回溯分析、非零起點、雙重優化和心理障礙。
28.【答案】A。解析:中觀管理學是以多個組織組成的組織群體作為其研究對象;宏觀管理學是以多個群體的組織整體作為其研究對象。
29.【答案】B。解析:根據被管理者的成就需要、權利需要和合群需要(可見是社會人,其他的沒有合群性)對其進行管理,其出發點是將被管理者視為社會人。
30.【答案】C。解析:會議紀要用于記載會議主要精神和議定事項,它用于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召開的工作會議、座談會、研討會等重要會議。
二、多項選擇題
31.【答案】ABCD。解析:矛盾得到解決的形式與矛盾的處理、解決方式相比,要少得多,通行哲學教材所說的矛盾的幾種解決方式其實就是矛盾得到 解決的結果形式,通行哲學教材將其歸結為三種或四種:(一)產生出利益兼顧、和諧共存的形式;(二)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三)矛盾各方同歸于盡; (四)矛盾各方融合為一個新事物;(五)矛盾統一體破裂、解體;(六)矛盾各方發生物質交換和結構重組。
32.【答案】ABD。解析:人,作為一種特殊的高智能生物,“人性”應當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和人的非生物屬性這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人的生物屬性, 體現了人與生物的統一,是人的基本屬性,即人性的基礎--不可視而不見;人的非生物屬性--社會性,體現了人與生物的對立,是人的特殊屬性。離開人的生物 屬性去空談社會屬性,是大多數理想主義者政治家的通病。“人的本質”,按我們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馬克思的經典定義,是指人的非生物屬性,又稱為“人的特 性”。馬克思的“人的特性”,理解是:(1)“自覺自由的活動”;(2)“勞動”;(3)“社會關系的總和”。在我國理論界,通常也分別從“意識性”、 “勞動實踐性”、“社會性”三方面使用“人性”或“人的本質”一語。A、B、D符合題意。人的本質主要指的是人的非生物屬性,即社會性,而C項說的是人的 自然屬性,故排除。
33.【答案】CD。解析:A項說法本身正確,但與材料無關,屬于干擾項;B項說法本身錯誤,民主并不與社會生產力成正比,民主的發達程度和一個國家制度、執政黨的好壞等因素密切相關。據此,運用排除法可知正確答案為CD。
34.【答案】AB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人通過思維對事物內部聯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是認識的高級階段,主要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選項。
35.【答案】BC。解析: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觀想象中的聯系不能代替或者取消對象自身的客觀聯 系,題干中認為總吃魚就會游泳,吃雞就會下蛋,不常吃魚就不會游泳,主觀地、人為地制造聯系,否認了聯系的客觀性,因此B項正確。聯系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 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人為事物的聯系是經過實踐這一客觀物質活動才形成的,只有反映了客觀的聯系才具有真實性,人為聯系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題干中 正是以主觀想象的聯系去取代客觀事物的聯系,故而選項C也正確。這則笑話沒有提到聯系的普遍性問題,所以A項被排除。選項D的觀點顯然錯誤,因為任何事物 都處在普遍聯系中。
36.【答案】ABD。解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它們立論的基礎都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 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宗旨立場貫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重點強調過物 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舉的原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提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舉的原則,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社會主義設置的前提是物質文明和精神 文明高度發達,因而未重點強調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舉的原則,所以C項被排除。
37.【答案】ABD。解析:“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不但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化。這個判斷標準是鄧小平根 據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提出的一項標準,體現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叭齻€有利于”的判斷標準實質上否定了建國以來對一切事 物定性一直堅持的姓“資”姓“社”的判斷標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故而C項與題干要求相左。
38.【答案】ABD。解析: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所做的科學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建設幾十年的經驗總結,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理論成果之一,是對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C項是這一理論的實踐意義。
39.【答案】ABCD。解析: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必 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 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40.【答案】AD。解析:本題考查統籌區域發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 發展。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題 干主要涉及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的問題、地區差距問題和東中西共同發展問題,AD項是這段材料蘊涵的發展觀的精煉概括。題干沒有提到鼓勵東部地區發展的 問題,B項被排除;統籌區域發展并不代表東中西部平衡發展,C項表述也不正確。
41.【答案】ACD。解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1.對行政機關 作出的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不服的;2.對行政機關作出的 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決定不服的;3.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銷的決定不 服的;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于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5.認為行政機關 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6.認為行政機關變更或者廢止農業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權益的;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征收財物、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 其他義務的;8.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執照、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行政機關審批、登記有關事項,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辦理 的;9.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財產、財產權利、受教育權利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沒有依法履行的;10.申請行政機關依法發放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或者最 低生活保障費,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放的;11.認為行政機關的其它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故選ACD。
42.【答案】CD。解析:《行政復議法》第十三條: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第十四條: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 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43.【答案】AC。解析:行政復議與審計監督、行政督察制度一樣,均是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制度,行政復議是一種層級監督,而后兩者屬于專門監督。
44.【答案】ABC。解析:《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5.【答案】ABCD。解析:《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ǘ┬姓ㄒ?、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ㄋ模┓梢幎ㄓ尚姓C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46.【答案】ABCD。
47.【答案】ABCD。解析:公共組織的領導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領導行為與過程,二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因此,增進公共組織領導有效性的方法必須從這兩方面入手。
48.【答案】BCD。解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管理的基本含義:
主體:管理是由管理者進行的活動。
客體:管理需要動員和配置有效資源。
環境:管理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
目標:管理需要實現特定的目標。
職能:管理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種職能。
實踐:管理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49.【答案】AB。解析:根據《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的規定,公文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以外,應當加蓋印章。聯合上報的公文, 由主辦機關加蓋印章;聯合下發的公文,發文機關都應當加蓋印章。發文機關是指公文的作者,除單一機關制發的公文在落款處不署發文機關名稱之外不可或缺,名 稱應當寫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
當聯合行文需加蓋3個以上印章時,為防止出現空白印章,應將各發文機關名稱(可用簡稱)排在發文時間和正文之間。主辦機關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個 印章,兩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個或兩個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間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標識成文時間。
所以,本題答案選AB。
50.【答案】ABD。解析:銷毀公文的主要方式是:焚毀、重新制成紙漿、粉碎、清洗消磁(磁盤、磁鼓、磁帶等)。
三、判斷題
51.【答案】B。 52.【答案】A。 53.【答案】A。 54.【答案】B。 55.【答案】A。
56.【答案】A。 57.【答案】B。 58.【答案】A。 59.【答案】B。 60.【答案】A。
四、綜合分析題
61.【答案】ACD。解析:從材料1中,“近年來能源消耗急劇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直接威脅國家 經濟安全。與能源短缺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費驚人”可以得出選項AC。從材料2中可得出“環境污染”即選項D。B無法從材料中得出。
62.【答案】A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07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63.【答案】ABC。解析:我國政府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思路:一是要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二是要加快建立能源資源技術支持體系; 三是要注重優化消費結構,逐步形成節約型的消費方式;四是要推動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五是要建設促進能源資源節約的體制機制;六是要加強規 劃和政策引導;七是要建立健全節約能源資源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八是要加強節約能源資源的宣傳教育。
64.【答案】ABD。解析:我們必須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難而上,盡快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
65.【答案】ABC。解析: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66.【答案】ABCD。解析:材料1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總的量變過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質變的原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屬于由窮到富的局部性部分質變,由局部性部分質變到全局性質變--實現共同富裕,是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捷徑。
67.【答案】ABD。解析:材料2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階段性部分質變的原理。由貧窮到溫飽,由溫飽到小康,都是階段性部分質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則實現了由“不發達國家”到“發達國家”、基本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質變。
68.【答案】ABCD。解析:材料3體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是:第一,社會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原理。改革是在保持社會根本制度不變的 基礎上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某些環節和具體制度的調整和變革,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是推動社會 主義社會發展的主要和直接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分)第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作用的原理。外因指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是事物發展 的條件,影響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對外開放是利用和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 的進程。
69.【答案】D。解析: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社會黨副總書記、政府副首相格拉時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70.【答案】ABCD。解析:通常人們把鄧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稱為“老三步”,把江澤民提出的21世紀實現我國社會經 濟發展戰略的步驟稱為“新三步走”。 兩個“三步走”都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總體發展戰略的具體步驟,其總體目標是一致的,即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 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者具有承繼性,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步驟重點是在20世紀的后20年,即前兩步,這20年目標比較具體,21世紀的第 三步戰略目標則比較籠統,江澤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戰略步驟是對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具體化,主要是21世紀分階段實現戰略目標 的具體步驟。鄧小平的“三步走”戰略步驟的第二步目標是達到小康水平,江澤民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步驟是在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目標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
71.【答案】C。解析:行政主體,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力,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活動,并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經濟檢查科不是行政主體,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行使行政處罰權。
72.【答案】D。解析:《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規定:受委托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2)具有熟悉有關法 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73.【答案】B。解析:《行政復議法》第十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干擾項C經濟檢查科不屬于行政機關。
74.【答案】C。解析:《行政復議法》第十二條規定: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75.【答案】D。解析: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規定: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