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學家:“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
若把“人生并不意味著虛無縹緲”補充到上述論證中,那么這位哲學家還能得出什么結論?
A.我思考 B.我不思考 C.我存在 D.我不存在
2.有5名日本侵華時期被抓到日本的原中國勞工起訴日本一家公司,要求賠償損失。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在終審判決中聲稱,根據《中日聯合聲明》,中國人的個人索賠權已被放棄,因此駁回中國勞工的訴訟請求。查1972年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是這樣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以下哪一項與日本最高法院的論證方法相同?
A.王英會說英語,王英是中國人,所以,中國人會說英語。
B.我校運動會是全校的運動會,奧運會是全世界的運動會;我校學生都必須參加校運會開幕式,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必須參加奧運會開幕式。
C.中國奧委會是國際奧委會的成員,Y先生是中國奧委會的委員,所以,Y先生是國際奧委會的委員。
D.教育部規定,高校不得從事股票投資,所以,北京大學的張教授不能購買股票。
3.《樂記》和《系辭》中都有“天尊地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等文句,由于《系辭》的文段寫得比較自然,一氣呵成,而《樂記》則顯得勉強生硬,分散拖沓,所以,一定是《樂記》沿襲或引用了《系辭》的文句。
以下哪項陳述如果為真,能最有力削弱上述論證的結論?
A.經典著作的形成通常都經歷了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漫長過程。
B.《樂記》和《系辭》都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成書年代尚未確定。
C.“天尊地卑”在比《系辭》更古老的《尚書》中被當作習語使用過。
D.《系辭》以禮為重來講天地之別,《樂記》以樂為重來講天地之和。
4.張偉的所有課外作業都得了優,如果她的學期論文也得到優,即使不做課堂報告,她也能通過考試。不幸的是,她的學期論文沒有得到優,所以她要想通過考試,就不得不做課堂報告了。
上述論證中的推理是有缺陷的,因為該論證()
A.忽視了這種可能性:張偉的學期論文必須得到優,否則就要做課堂報告。
B.依賴未確證的假設:如果張偉的學期論文得不到優.她不做課堂報告就通不過考試。
C.忽略了這種可能性:如果張偉不得不做課堂報告,那么她的學期論文就沒有得到優。
D.沒有考慮到這種可能性:有的學生學期論文得了優,卻沒有通過考試。
5.一項新的醫療技術,只有當它的療效和安全性都確實可靠之后才能臨床使用。1998年美國科學家成功地使人類胚胎干細胞在體外生長和增殖,這種干細胞技術如果與克隆技術相結合,將可以由患者的體細胞培養出所需的組織細胞,取代患者的壞損細胞,以治療各種疑難疾病,這就是所謂“治療性克隆”。但現在“治療性克隆”離臨床使用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將給上述結論以最強的支持?
A.由于“治療性克隆”涉及破壞人類早期胚胎問題,因而引起羅馬教會以及美、法、德等國政府的強烈反對。
B.到目前為止,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獲得是相當困難的。
C.目前科學家還遠未弄清人類胚胎干細胞定向分化為各種細胞的機制以及如何防止它轉化為癌細胞的問題。
D.韓國學者黃禹錫承諾為一名因車禍癱瘓的兒童進行干細胞修復,但他有關干細胞的研究成果全部屬于造假。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 參考解析
1.選B,此題考察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2.選D,選題中推理出現了偷換概念的錯誤。講政府,換成了人民。D項,將高校換成了個人。
3.選C,最削弱,B和C都可以削弱。B是有可能削弱結論。C是削弱論據。C的削弱程度要強一些。
4.選B,這個推理的錯誤: 通過考試只是個充分條件的后件,否定前件,未必否定后件。
5.選C,第一句話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