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對經濟基本含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經濟是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過程中的活動 B.經濟是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生產關系 C.經濟在各種社會活動、社會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 2.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現是( )。 A.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 B.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之間的對立 C.資本與勞動之間的對立 D.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3.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價格改革,要求建立起( )。 A.由企業自由定價的價格機制 B.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C.以國家指導性價格為主的價格機制 D.嚴格按照產品價值定價的價格機制 4.目前我國正大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即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由于資源、人口、環境的限制,粗放型增長已難以為繼 B.經濟學家認為這樣比較好 C.我國已實現了初級工業化 D.國際經濟的競爭日益激烈 5.經濟全球化是( )。 A.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客觀趨勢 B.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C.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客觀趨勢 D.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的客觀趨勢 6.世貿組織規則,要求所有成員對來自某一成員的產品所給予的利益、優待、特權和豁免,應當無條件地給予來自其他所有成員的相同產品,這一原則被稱為( )。 A.最惠國待遇原則 B.國民待遇原則 C.互惠原則 D.透明度原則 7.下列選項中( )對現代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起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A.馬歇爾的《貨幣、信用與商業》 B.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C.凱恩斯的《貨幣論》 D.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理論》 A.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B.生產勞動是人們從事經濟、政治、科學、教育、文化藝術活動的物質基礎 C.人類的生產活動決定其他一切活動 D.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9.因為變質而賣不出去的商品有沒有價值?下列看法哪個是正確的?( ) A.有價值,因為這些商品同樣凝結了人類的一般勞動 B.沒有價值,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意味著生產商品的勞動沒有得到社會承認 C.有價值,只不過這些商品的價值沒有得到實現 D.沒有價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10.當生產某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在單位時間內( )。 A.生產的使用價值量減少,單個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B.生產的使用價值量不變,單個商品的價值量不變 C.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增加,單個商品的價值量下降 D.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增加,單個商品的價值量上升 11.社會主義社會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大體平衡是指( )。 A.消費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單位對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B.生產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C.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量和實物量之間的平衡 D'社會可供購買的商品總量與社會有支付能力購買的商品之間的平衡 12.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 )。 A.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B.提高科技水平、發展教育 C.正確處理速度、比例、結構、效益的關系 D.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13.商品結構復雜化是當今世界市場的重要特征,其表現是,在國際貿易中,形成了制成品貿易擴大,初級產品貿易減少的商品結構,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國際貿易中不等價交換進一步發展 B.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生產對原材料的消耗相對降低,而對原材料的加工和綜合利用程度提高 C.國際分工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化 D.初級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比較低,而制成品的市場競爭力比較高 14.李某把3萬元現金存入國內某銀行,存期為一年,到期時李某獲得540元的稅后利息。那么李某利息收入的來源是( )。 A.銀行發放貸款收取的利息 B.國家對儲戶的獎勵 C.銀行利潤 D.銀行的存款準備金 15.小王于2006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購買北生藥業股票2000股,每股票面金額16元,預期每年可以獲得5%的股息,而當時銀行存款的利息率為1.98%。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一年后小王購買的2000股股票價格是( )。 A.39600元 B.80808.08元 C.49500元 D.32000元 16.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經濟工作的中心,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使( )。 A.自己的利益總額不斷增加 B.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消耗減少 C.利潤總量比成本總量增長快 D.資金利潤率高于成本利潤率 17.我國居民對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巨大需求帶動電信行業的蓬勃發展說明( )。 A.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18.匯率貶值將會引起( )。 A.國內生產總值增加,貿易收支狀況改善 B.國內生產總值增加,貿易收支狀況惡化 C.國內生產總值減少,貿易收支狀況惡化 D-國內生產總值減少,貿易收支狀況改善 19.隨著工資水平的提高,下列關于勞動的供給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勞動的供給量先增加,但工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勞動的供給不僅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 B勞動的供給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了 C勞動的供給量一直增加 D.勞動的供給量先減少,后增加
參考答案及解析 1.C。A、B、D選項是分別從不同角度理解經濟的概念、內涵。C項是講經濟活動同其他活動的關系,與題干無直接聯系。 2.D。貨幣的出現,使得整個商品世界分裂成了兩極∶一極是商品,它們代表各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另一極是貨幣,它代表著交換價值。這樣,商品的內在矛盾,即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就轉化為商品和貨幣的對立。這時,一切商品都必須通過交換,換成貨幣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商品生產者不能賣出自己的商品換成貨幣,他的生產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3.B。社會主義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是指應當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又有政府適當調控的機制。 4.A。我國經濟效益低,資源消耗嚴重,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后果將是發展后勁不足。 5.B。經濟全球化是貨物、服務、生產要素更加自由跨界移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依賴,更加一體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6.A。所謂最惠國待遇原則是指成員一方現在或者將來給予任何另一方的優惠、特權和豁免,也同樣給予其他成員方。國民待遇原則是指在民事權利方面一個國家給予在其國境內的外國公民和企業與其國內公民、企業同等待遇,而非政治方面的待遇。國民待遇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的重要補充。互惠互利是建立WTO共同行為規范、準則過程中的基本要求,這種互惠原則主要通過舉行多邊貿易談判進行關稅或非關稅措施的削減,對等地向其他成員開放本國市場,以獲得本國產品或服務進入其他成員市場的機會等的形式體現。透明度原則就是各國要向其他成員及時公開與貿易相關的政策、體制和規則。 7.D。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理論》標志著現代經濟學的產生,該書與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并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四大著作。 8.A。A與題干沒有直接關系;B、C、D項體現了題干的觀點。 9.B。因為變質了,所以也不可能自己使用或者以后再賣出去。商品沒有賣出去就意味著沒有進行商品交換,沒有進行商品交換的勞動產品是沒有價值的,它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沒有轉變為社會勞動。 10.C。勞動生產率提高時,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會增加,商品數量增加,商品的使用價值量相應增加,平均到每個商品的生產時間就自然減少了,那么,單個商品的價值量就下降。 11.D。經濟總量包括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兩方面。社會總供給,是指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能夠提供給社會的全部商品和勞務總量,通常以國民生產總值作為其貨幣表現形式。社會總需求是指全社會生產需求和消費需求的總和,表現為社會總購買力。選項A、B的說法不完整;選項c提到的概念不對。 12.D。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人們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三方面的內容,其中關鍵就是處理好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關系。 13.B。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資源密集型的初級產品市場疲軟,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貿易動蕩性加大,競爭更趨激烈。技術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逐漸加大,正成為最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貿易規模最大和最有發展后勁的商品。商品結構復雜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革命使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農牧業;新型工業的發展,減少了對天然原材料的需求。這些都是由于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影響。 14.A。銀行利潤一貸款利息一存款利息一銀行費用。一般來說,銀行的貸款利息始終高于存款利息,也就是說,儲戶的存款利息只能最終來源于銀行的貸款利息。對銀行而言,銀行利潤是不包括儲戶的存款利息的,恰恰相反,要把存款利息減去才對。 15.B。股票價格的高低,一般取決于兩個基本因素∶預期股息和銀行利息率。股票價格與股息收入成正比,與銀行利息率成反比。小張購買的2000股股票價格為∶(16×5%)/1.98%×2000=80808.08(元)。 16.C。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只有利潤總量比成本總量增長快,企業利潤才能增加,才能提高其經濟效益。 17.B。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表現為∶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帶動一個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生產的目的就是消費;消費的目的就是滿足需要,生產出體力與智力。正是我國居民對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有了巨大需求,所以才帶動電信行業的蓬勃發展。 18.A。匯率貶值可以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使國內生產總值增加。 19.A。勞動的供給取決于工資變動所引起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可結合供給曲線來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