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測驗試題中,當題干給出某個確定條件時,要把這個既定條件做為解題的開端,搜索與其相關的條件切入推演。然后,把推演的結果再作為確定條件,繼續尋找相關條件再推,絲絲入扣,直至水落石出。這樣的方法稱作“關聯推演法”。請看試題:
試題4.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個出生在北京市,一個出生在上海市,一個出生在廣州市,他們所學的專業,一個是金融,一個是管理,一個是外語。已知:
①乙不是學外語的。
②乙不出生在廣州市。
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
④學習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
⑤學習外語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據上述條件,可推出甲所學的專業是()。
A. 金融B. 管理C. 外語D. 推不出
[解析]
(1)問:甲所學專業?題干中確定的條件只有:⑤學習外語的出生在北京市;
(2)與條件⑤相關的詞項是:外語、北京。
(3)條件中涉及“外語”和“北京”的是①和③。
(4)根據條件①知道“乙不學外語”,根據條件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推知丙也不學外語。既然乙、丙都不學外語,于是推出:甲學外語。答案C。
[提示]確定條件是指直接斷定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或特征的條件。
如:上海人是編程工程師,北京人是翻譯。
凡屬假言命題或否定命題,都不是確定條件。
如:若上海人是編程工程師,則北京人是翻譯;
上海人不是醫生。
試題5.張、王、趙三人在一個部門工作,其中一人是局長、一人是書記,還有一人是工程師。已知:王、趙的個頭比工程師高,書記的個頭比王矮,張和書記不一樣高。由此可見()。
A. 張是局長,王是工程師,趙是書記B. 張是工程師,王是局長,趙是書記
C. 張是局長,王是書記,趙是工程師D. 張是書記,王是局長,趙是工程師
[解析]
(1)從確定條件“王、趙的個頭比工程師高”,推出工程師:-王,-趙=張;
(2)對照選項,只有B正確。答案B。
試題6.(江蘇2006A類-60)某商務公司中,曉華、光子和龍生擔任著經理、副董事長和會計的職務(但不一定是上述順序):已知副董事長是個獨生子,錢掙得最少;龍生與光子的姐姐結了婚,錢掙得比經理多。由此可見()。
A. 曉華是經理,光子是副董事長B. 光子是經理,龍生是副董事長
C. 龍生是會計,曉華是經理D. 曉華是副董事長,龍生是會計
[解析]
(1)題中能確定的條件是:副董事長是獨生子,錢掙得最少;
(2)與“獨生子”或“掙錢”相關的條件是:光子有姐姐、龍生錢不最少,即推知光子和龍生都不是副董事長,那么副董事長就是剩下的“曉華”。
(3)對照選項:只有D項符合推斷。答案D。
[提示]每推演出一個確定的結論,都要搜索選項對照,力爭盡早完成解答。應試實戰中,只要依據某一步得出的結論能斷定選項,即停止推演,不提倡盡善盡美地把所有結論都推演出來。如上題中“誰是會計”、“誰是經理”就無需再推斷了。
試題5.張、王、趙三人在一個部門工作,其中一人是局長、一人是書記,還有一人是工程師。已知:王、趙的個頭比工程師高,書記的個頭比王矮,張和書記不一樣高。由此可見()。
A. 張是局長,王是工程師,趙是書記B. 張是工程師,王是局長,趙是書記
C. 張是局長,王是書記,趙是工程師D. 張是書記,王是局長,趙是工程師
[解析]
(1)從確定條件“王、趙的個頭比工程師高”,推出工程師:-王,-趙=張;
(2)對照選項,只有B正確。答案B。
試題7.(江蘇2006A類-60)某商務公司中,曉華、光子和龍生擔任著經理、副董事長和會計的職務(但不一定是上述順序):已知副董事長是個獨生子,錢掙得最少;龍生與光子的姐姐結了婚,錢掙得比經理多。由此可見()。
A. 曉華是經理,光子是副董事長B. 光子是經理,龍生是副董事長
C. 龍生是會計,曉華是經理D. 曉華是副董事長,龍生是會計
[解析]
(1)題中能確定的條件是:副董事長是獨生子,錢掙得最少;
(2)與“獨生子”或“掙錢”相關的條件是:光子有姐姐、龍生錢不最少,即推知光子和龍生都不是副董事長,那么副董事長就是剩下的“曉華”。
(3)對照選項:只有D項符合推斷。答案D。
[提示]每推演出一個確定的結論,都要搜索選項對照,力爭盡早完成解答。應試實戰中,只要依據某一步得出的結論能斷定選項,即停止推演,不提倡盡善盡美地把所有結論都推演出來。如上題中“誰是會計”、“誰是經理”就無需再推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