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里,常識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也找不到復習的方向,會的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疾榉秶珡V,復習面太寬,投入產出比太少,所以基本沒有人拿出專門的時間來進行常識25個題的復習。
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只要是人出的題,就一定有規律可循,常識也不例外。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今年的大綱表述: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這個表述與去年的大綱表述一字不差,但這并不說明今年對各個部分的考查比例與去年的會完全一致。但不會改變的一點是繼續側重對時事和國情社情的考查。
2011年時政熱點共囊括9題,貫穿于常識判斷類始末。其中第1題涉及十七大報告中的民生問題,第2題涉及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問題,第4題涉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第5題涉及2010年7月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第8、9題涉及我國剛剛修改和頒布的《國防動員法》和《選舉法》,第14、15題考查我國當前的匯率以及經濟形勢問題,第16題考查2010年6月18日成立的副省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這些題目均為2010年2月份至2010年11月之間發生在我國的重大時政新聞。與我國國情相關的考試題目共有10題,如果再加上法律類3個題目,共有13題為國情類題目。該類問題反映了我國長期在政治、經濟、建設成就、民族關系、基本國策、法治精神和法治進程中的普遍性問題。而具體的制度或文化內容所占比重小于該類問題。
對時事和國情的考查不是一時腦熱,而是國家公務員考試命題的要求。國家公務員考試每年報考者數以百萬計,選拔的都是國家公務人員,這就決定了這次考試具有政治導向和政治宣傳的任務和作用(這個特性也衍生出一個技巧,涉及到十七大報告、十二五規劃等綱領性文件的選項一般都是正確的,不能給廣大考生錯誤的導向),并且,關心國計民生、了解國情社情、具備基本綜合管理能力是國家公務人員必需的,這決定了命題者在出題時必然側重對這些方面的考察。2006年——2008年全部考法律,這對今年常識來說不具有參考意義。但2009年至今,常識出題思路基本趨向于成熟。經我們統計分析,2009年至2011年三年75道國考,有40道左右的題目與時政、國情有關。這就表示,25道常識題,有大部分是可以用較短的時間達成較好復習效果的。
肯定有同學懷疑,國情的知識多而雜,能復習到點上嗎?這就涉及到了高考命題的第二大規律,我們經過對國考題、省考、聯考的分析,發現國考每年都會側重對幾個專題的考查,這幾個專題基本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十七大、民族政策和民族關系、成就(科技成就、政治成就、經濟成就、體育成就等,一般可以出兩個題)、能源、區域經濟政策、航空航天。
法律、政治、經濟、文化仍然是重點,但不能不注意的是,今年可能加大對環境、地理的考查力度,去年,大綱里有對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的要求,但題目里表現得不是很明顯,十二五規劃加強了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建議同學們了解一下新興產業和新興能源。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2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