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還是公務員考試的必考點之一,在常識當中馬哲這一部分還是非常重要的,各種考試一般都會有所涉及,而其中的哲學三大辯證法也是很多考生較易混淆的地方。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分別是: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這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其中具體內涵以及關系很多考生還是比較模糊的,下面詳細介紹。
1、質量互變規律
(1)質是事物成為它自身并使它區別于其他事物的一種內在規定性。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2)量是事物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們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本身不是直接同一的。
(3)度是標志事物質和量統一的哲學范疇,是指出事物保持其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圍,是和事物的質相統一的數量界限。事物在度范圍內的變化,屬于量變,如果超出了度,這事物就會轉化為他物,這一變化就屬于質變。
(4)質量互變規律:事物的發展總是由量變到質變再到新的量變和新的質變,由此不斷前進。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量變表現為微小的不顯著的變化,統一、相持、平衡、靜止等,都是事物量變狀態的表現。質變是事物性質的變化,是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質變表現為根本性的顯著的突變,是對原有度的突破。統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靜止的破壞,都是事物質變狀態的表現。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的成果只有通過它所造成的質變才能得到體現和鞏固;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量變與質變是相互滲透的,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部分質變,在質變過程中有新量的特征。
2、否定之否定規律
(1)肯定與否定。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肯定因素或者肯定的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因素,是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而不是別物的因素或方面。否定的因素或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它滅亡的方面,即破壞現存事物使它轉化為他物的因素或方面。肯定與否定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肯定和否定作為事物內部兩個不同的方面,處于相互排斥、相互對立中,當肯定的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的方面取得了支配地位,也就達到對事物自身的否定。
(2)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它認為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基礎上引起的自我否定,其特點是: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在事物內在矛盾的推動下,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并通過自我否定,實現“自己運動”、“自我發展”。B。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實現了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實現了舊質向新質的飛躍,因而它成為事物發展的環節。C。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把新事物與舊事物聯系起來,保留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是包含著肯定的否定。D。辯證的否定就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就是克服舊事物中陳舊的消極的東西,克服是發展中的非連續性是連續性的中斷;保留,就是吸取和繼承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是發展中的連續性。所以,辯證的否定作為“揚棄”,是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對立統一,是聯系和發展的對立統一,是包含著肯定的否定。
3、對立統一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內部對立雙方的統一與斗爭是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2)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對立統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也是實際工作中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認事物內部矛盾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區別,因而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區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試金石。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一方面,斗爭性是同一性的基礎,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這也就是說,同一性依賴于斗爭性,同一是斗爭中的同一和對立面的同一,同一是包含著差別、對立的同一,因此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是統一體內部的斗爭,是同一之中的斗爭。如果對立面之間不具有同一性,斗爭性就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對與絕對的關系。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斗爭性最終導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條件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斗爭性相結合,推動著事物發展。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爭性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表現為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爭性推動事物的發展,因而,斗爭性和統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這一部分也是非常的重要,希望廣大考生好好復習,理清關系,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2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