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判斷的本質是符合性驗證,考查的是考生運用一定的標準進行判斷的能力。在《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定義判斷題型屬于判斷推理模塊,屬于比較簡單的題目。但很多考生在做這種類型的題目時,可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定義本身讀懂了,但是看到四個選項時,常常不知道選哪一個。這就是定義判斷中的模糊性問題,即選項中的描述和定義本身有一些差距,并不是那么完全“匹配”的感覺,讓考生在考完后不知道做對了還是做錯的,并且造成一些定義判斷題目在答案選擇上存在爭議。
這種模糊性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為語言本身的模糊性導致的。題干當中給的定義,有些來自于心理學或者社會新出現的名詞。前者需要有一個大的語境來感知,才能真正明白定義指的是什么意思;后者因為這個名詞還很“新鮮”,并沒有以詞條的形式完全把定義確定下來,使得給出的定義本身就不是很規范,需要聯系社會實際來理解。另一方面,還在于出題者為了提高難度,在選項的設置上,給出的現象或行為的描述并不是那么直白,并不完全對應著給定定義來出題,而是有所“保留”,這也造成了為什么看著定義很明白,卻不知道選哪一個。即便知道了標準答案,也會產生很大的疑惑。
面對具有模糊性的題目,我們一定要采用排除法來做。先把明顯不是的選項排除掉,再嚴格依據定義來分析選項,有時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來理解,在具有模糊性的選項中選擇一個最好的答案即可。下面就幾道聯考真題來進行分析。
例1、醞釀效應是指當一個人長時間致力于解決某一個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時,如果他暫時停下來去做別的事情,一段時間之后,他可能會忽然想到解決的辦法。
下列屬于醞釀效應的一項是:( )(2009年9月13日五省聯考行測試卷)
A、小王找某份文件一時沒有找到,過了兩個小時他發現了那份文件
B、曉峰寫畢業論文遇到困難,幾天后他參加學術會議時得到很多相關信息,并且理清了思路
C、某修理人員在修理電視時查閱了大量線路圖,終于修好了電視
D、某研究人員申請一項遲遲沒有得到有關部門批復,他轉而研究別的課題,幾個月后該項目得到比準
解析:B 定義的一個關鍵信息是“暫時停下來去做別的事情”,而A、C兩項中主體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故排除。D項中要解決的批復問題不是由該研究人員來做,而是有關部門來進行,故排除。B選項中,曉峰去參加學術會議得到了很多相關信息,并且理清了思路,似乎和定義中“一段時間之后,他可能會忽然想到解決的辦法”不太“匹配”,但是在其他選項明顯跟題干不符的情況下,B選項顯然是最好的。“醞釀效應”說白了就是個體在做一件事情,一直想不通,停下來去做別的一件事情,而突然對原有問題“恍然大悟”的感覺。而B選項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并不是那么明顯,故而有模糊性。
在遇到這樣的題目時,我們最好采用的辦法是排除法。把明顯不符合的排除了,剩下的那個就是答案,雖然看起來不是那么“契合”。
例2、選擇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諸多刺激中,人們僅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選擇性注意的一項是( )(2009年4月25日三省聯考行測試卷)
A、志愿者小張在奧運會期間,每天忙于奧運賽場的服務,無暇觀看奧運比賽
B、奧運結束后,一些學生仍對奧運精彩紛呈的賽事感到意猶未盡,無法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生活中
C、意大利小伙子馬克觀看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后,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留在北京學習漢語
D、北京奧運會期間,原本鬧離婚的夫妻倆,由于一起收看奧運節目,交流增多,關系緩和,不再鬧離婚了
解析:A “選擇性注意”是個心理學術語,是指人腦對外界的刺激的一種選擇,在諸多客觀刺激下,我們中選擇注意一種,這一種占去了我們的主要精力,從而過濾或者說是忽略其他刺激信息。B項中奧運會已經結束,不再是“外界刺激”,C項中馬克留在北京學習漢語是其自身通過思考而決定的,不屬于選擇性注意。B、C項比較好排除。再看A、D選項。A項中小張的工作本身占據了他的注意“能量”,關于正在進行的體育賽事,對當事人來說是一個客觀存在,而他是可以感知到的,并選擇了忽略。D項中夫妻矛盾本身是可操作的變量,不屬于客觀刺激,而且夫妻倆關系的緩和也不是選擇性注意的結果,而是“交流增多,關系緩和”的結果。只有A項較符合定義,所以答案為A.
這道題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可能需要借助心理學的一些知識,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斷。
例3、自我設限是指個體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事先調協障礙,為失敗創造一個合理的借口,從而保護自我價值,維護自我形象。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自我設限的是:( )(2011年4月24日多省聯考行測試卷)
A、小周和小田一起競選班長,小田跟朋友說,小周學習好,人緣也好,還在學生社團擔任干部,老師都比較喜歡他,自己估計沒戲了,最后果然小周當選了班長。
B、小王即將參加某公司的面試,但總覺得自己無法通過,面試匠前一天,他因為突然生病被送進了醫院,錯過了這次面試
C、小李畢業后進入保險公懷做銷售代理,第一個月沒有簽訂一單合同,他解釋是因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行情很不好
D、小明的語文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試前他都跟同學說,自己狀態不好肯定會考砸,但他最后的成績都在前三名之內
解析:A “自我設限”的關鍵是個體事先為可能到來的失敗找合理借口。人們常常寧愿因為懶惰而失敗不愿因為愚笨而失敗。當自我設限者預期事情可能會失敗時,就故意在其前進的道路上找某種看起來來說服性的障礙。若結果是失敗,則將之歸因于自設的障礙,從而避免去直面失敗的真正原因--能力不足,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換言之,自我設限行為使個體即使失敗也依然心安理得,因為“良好”的自我形象并未受到損害。一般來說,自我設限者往往處于一種“弱勢”的處境,失敗的概率是極大的。
B選項并不存在找借口的行為,C選項是失敗之后找借口,故排除。D選項的小明并不是為“失敗”找借口,而是為“不成功”找借口,而結果也是每次都沒有失敗。A選項中小田為自己不成功找出了多種障礙,可能這些都是事實,但更像是把自己擺在弱者地位,覺得自己很難贏過小周,為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能力不行而找借口,而結果也確實失敗了。這道題容易理解失誤,也是不大好做的一道題。
具有模糊性的定義判斷題目,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并常常由于題目本身不夠嚴謹而引起,在考試中出現的概率較小。考生不需要太在意這樣的題目,牢牢把握定義的實質,采用排除法來做,選擇一個最好的答案即可。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2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