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句銜接是行測考試中較為常見的題型,同時也是許多考生較為“頭疼”的題型。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句銜接題的答題效率呢?北京公務員考試網專家通過對歷年真題及答題技巧的研究,特從題型與答題方法兩個方面跟考生介紹這個問題。考查不外乎兩大類:一是文中類,要求選填的空格位于文段的中間;二是文末類,要求選填的空格處在文段的末尾。了解了語句銜接的分類,就可以有的放矢,針對不同的題型采取不同的做題方法了。下面就以“文中類”的題型為例進行講解。
文中類的做題方法,我們稱之為“連貫法”。首先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語句的連貫性原則。也就是說,在漢語中,任何一個文段,其中的每一個相鄰的句子都是有著語義關聯的,只有句子之間相互關聯,才能使整個語段富有連貫性,才能使這一段話具有一個明確的主旨。既然明確了語句是富有連貫性的,那么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就必然要特別強調語句之間的連貫性。
那么,我們如何做到語義之間的連貫呢?這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要保持前后話題的一致。也就是說,這個文段中每個句子所談論的內容或對象必須一致。
第二,要保持語境氛圍的一致。前后語義是熱烈的還是悲傷的,是激昂的還是舒緩的,這要求選填的內容必須和前后語境保持一致。
第三,要保持句式的一致。結構相同,才能增強語氣,增大語勢。這一點較容易把握。
第四,要保持關聯詞的一致性。關聯詞我們稱之為“篇章算子”,是對語義起著關鍵作用的形式化詞語,較為容易掌握。
【例1】所謂科學精神,不過是哲學上的多元主義的另一種說法而已。哲學上的多元主義,就是( ),否認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類的什么終極目的。
A.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B.認為這個世界無須認識C.政治上權威主義的根據D.一種絕對化的主張我們要挑出的選項,必須是和前后語句語義相關聯的。主要是在本句中關聯。本句中談到“否認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類的什么終極目的。”這句話中并沒有體現出來“認為這個世界無須認識”,也沒有談到“政治”方面的事情,也沒有談及到“絕對化”,因此我們排除了B、C、D,現在我們來看一下A選項,這個選項“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存在的真理,任何對事物原因的解釋都是不唯一的,都是能被否定、被超越的。”因此這句是和后面的句子有著緊密關聯的。
此外,比較四個選項中我們發現,A選項句式與“否認有什么事物的第一原因和宇宙、人類的什么終極目的”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選A。
【例2】放棄了宗教的人,若沒有代替宗教的東西,( )。不過幸好除了宗教還有哲學為人類提供了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一條比宗教提供的途徑更為直接的途徑,通過哲學而熟悉的更高價值,比通過宗教而獲得的更高價值,甚至要純粹得多,因為后者混雜著想象和迷信。
A.便會很自然地去尋找哲學的幫助B.只好把自己限于塵世事務而與精神事務絕緣C.也不會感到生活有太大的變化D.他們照樣可以保持內心的平靜怡和這個句子后面有個很明顯的轉折關聯詞--不過,這就告訴我們前后語義是相反的,根據“朱沅算子法”中的“強對比原則”,我們發現,后面的句子談到的是“有了哲學之后,如何如何”,既然轉折詞后面是“有了哲學”轉折之前就應該是“沒有哲學”,只有第二個選項的內容可以推導出“沒有哲學”的意思來,因此答案選B。
【例3】葉圣陶、鄭振鐸等都是江浙人,有著江浙知識分子特有的理性和寬容。他們像朱自清一樣,都是新文學的熱心鼓吹者,寫得一手漂亮的白話文。他們接受過五四新文化的洗禮,( ),無論對中西之學,都取平和的一視同仁態度。
填入括號內最恰當的是( )A.傳統文化的根基也很深B.大概都不曾出洋留學C.都有一般自由知識分子那種精英氣概D.與土地的關系比較密切“他們接受過五四新文化的洗禮”之后,“無論對中西之學,都取平和的一視同仁態度。”后面的句子既然談到了兩個方面“中西之學”,由已經給出的句子可以得出,給出的句子談到的是“他們接受”的是西學,而這里缺少的應該是“中學”,因此,答案選A。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