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考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共包含5大部分: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其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在考試中地位相當重要,近4年每年考察40題,幾占總題量的1/3。而不少考生在該部分正確率卻不高,最終歸咎于自己的語文功底不好。其實不然,這部分題目正確率之所以不高,主要在于我們沒有揣摩過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出題意圖,沒有抓準題目的測查要素。該部分可大致分為究竟如何準備和復習該部分內容,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在此將針對邏輯填空和片段閱讀兩大類題型進行介紹。
一、邏輯填空題要“雙管齊下”
邏輯填空,之所以叫“邏輯”填空,命題人已經暗示我們這類題目考察重點在對題目內部行文脈絡和邏輯的理解與把握。因此,該部分題目切忌根據自己的語言表達偏好(自己的語感)隨意選擇。
1.學會以題解題 考生要學會聯系上下文,找出邏輯關系,找出對橫線處有提示和限制作用的詞句,進而判斷出橫線處的最佳答案。考試中最常見的邏輯關系有:對比關系、并舉關系、解釋關系、順承關系、因果關系、假設關系等。
例:很多人認為動力是一塊餡餅,會從天而降,幸運地砸在自己頭上,他們意識到自己缺少動力,卻還在_______,期望動力哪天能無緣由地突然撞到自己身上。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望眼欲穿 B. 翹首以盼 C. 浮想聯翩 D. 守株待兔
此題共一空,整個文段主要表達對動力的期待,并且橫線后的 “期望動力哪天能無緣由地突然撞到自己身上”是對橫線處的一種解釋,所以橫線處的詞應該與這句話呼應,能夠體現這句話的相關內容。句子中出現了“撞到自己身上”,那就應該看一下選項中哪個詞能體現這層含義。比較四個選項,發現D剛好符合。
2.學會借題積累詞匯 邏輯填空畢竟是圍繞詞語設置選項的,所以詞匯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同學覺得漢語詞匯太多,無從積累,事實上,考試中出現的通常是我們常用的實詞和成語。只是我們很少關注這些詞語間的區別,造成做題時舉棋不定。積累詞匯,不是去背詞典,而是把功夫下在平時,認真對待我們做的每道邏輯填空題來積累常考詞匯。每題都有四個選項,圍繞題中的一個空,可能出現兩個、三個或者四個詞語,我們需要注意這些個詞語間的異同是什么。在這里,我們不僅僅是關注詞語本身含義是什么,更要關注詞語的適用范圍(詞義范圍大小、適用對象)和詞義側重。只要我們每題都這么認真地積累,相信最后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二、片段閱讀重在題干分析
國考中,片段閱讀的文段相對較長,閱讀量大,不少考生為了提高做題速度而囫圇吞棗;還有部分考生,用所謂的“捷徑”做題--只看關聯詞,這勢必會影響我們對文意的整體把握。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讀完全文,在充分把握文段信息的基礎上選出正確答案。考試中,我們確實沒有時間逐字逐句的精讀,勢必要快速略讀,但是我們如何同時保證正確率?這就要求我們在準備階段進行充分鍛煉,訓練兩點能力:1.快速找出文段的主題詞;2.快速準確劃分文段的結構。
主題詞,就是文段論述的主要話題,通常是文段中的高頻詞匯。找出文段的主題詞是幫助我們了解文段內容大意,如果文段內容都不清楚,選擇答案時思路肯定是不明晰的。尤其是針對主旨內容題、態度觀點題,如果一個選項中連主題詞都沒有出現,通常就意味著這個選項偏離文段主題了。
準確劃分文段結構,是幫助我們明確文段的側重點所在。通常的文段結構有:總分結構、轉折結構、遞進結構、假設結構。總分結構重在總的部分,轉折結構重在轉折后,遞進結構重在遞進后,假設結構重在所假設的條件。結構清晰了,把握住文段的重點,但不意味著,重點就必須是答案。還要看選項設置,具體選擇時要始終堅持“全面、具體”原則。
例:①在美國,學術界、工商界 、主管部門和多數消費者傾向于認為用豆漿代替牛奶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②不過,絕大多數西方人很不喜歡豆味,所以美國的豆漿有進一步去除或掩蓋豆味的操作,而中國人就會覺得這樣一點兒豆漿味也沒有。③對奶味的偏好和對豆味的排斥,是豆漿在西方不夠受歡迎的主要原因。④此外,豆漿在保存過程中比牛奶容易發生聚集下沉,這也給豆漿成為牛奶那樣的方便帶來了難度。⑤保存難度高,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于牛奶。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 對此中國人和西方人對豆漿口味的不同喜好 B. 剖析多講在美國市場上價格偏高的原因
C. 探究豆漿在西方市場不受歡飲的根本原因
D. 指出豆漿打入美國市場所必需的技術手段
易錯選項是C,部分考生,讀到③,看到“主要原因”,就覺得找到重點,開始選答案了。而此題正確答案是B。此文段共5句話,主要圍繞豆漿、牛奶進行論述,文段的結構是分總結構:①②③‖④︱⑤,前4句是分說,最后一句是總說,①②③講了西方人不喜歡豆漿,即市場不佳;④說豆漿難保存。⑤進行總結,市場不佳和難保存造成豆漿價格高于牛奶。因此選B。所以,閱讀全文和正確劃分文段結構非常重要,建議大家平時認真訓練這種做題思路。
現已進入國考倒計時狀態,在僅剩的這段時間里,各位考生應該尤為注重方法的使用和訓練,熟而后方能生巧。如果大家嚴格按照這種思路來進行平時的訓練,相信大家在考場上對言語理解部分會多一分自如,少一分糾結,能夠在言語理解部分取得不錯的成績。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