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政治知識中的主力軍,毛澤東思想歷來是各種文科基礎知識類考試的常客。當然,公考中的常識和事業單位的公基內容,更是少不了毛澤東思想。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學習類似于歷史知識的學習,關鍵在于記憶歷史事件和了解事件意義。因此,在這里我們將對毛澤東思想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給大家做一個整理,幫助大家比較系統的了解毛澤東思想在考試時所常考到的重大事件。
一、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于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游行、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后舉行的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山東問題。就此,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在列強面前顯得軟弱,使國人異常不滿,從而上街游行表達不滿。當時最著名的口號之一是“外爭強權,內除國賊”。五四運動在我國近現代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一般認為五四運動是劃分歷史上近代與當代的區分點;再者、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二、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以及8月2日在上海和嘉興舉行。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中共一大通過的黨綱主要內容有: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黨的組織方面的規定為,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地方組織必須接受中央的監督和指導等。
三、國民黨一大
國民黨一大于1924年1月,在孫中山的主持下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開始。這也是歷史上中共的第一次合作,自此國民大革命開始。
四、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根據共產國際指示和黨內同志的要求,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發言中指出,黨中央所犯錯誤中的一個錯誤是不認識軍隊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全黨“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八七會議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后召開,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的斗爭方針。這次會議對于挽救大革命失敗所造成的危局,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五、三灣改編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份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
六、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七、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23人出席了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區和敵后,在敵后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洛川會議后,中共中央發布了改紅軍為八路軍的命令,開始抗日戰爭期間的國共合作。
八、中共七大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舉行。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大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強調了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九、七屆二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了此次會議。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七屆二中全會首次提出加強黨的建設,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黨的建設是一個偉大工程。
上面的這些毛澤東思想中的大事件對于大家掌握毛澤東思想的脈絡有著重要意義,希望大家可以牢記以上內容。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5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