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務員考試行測片段閱讀中,考查最多的就是常規主觀題,而主旨觀點題就是重點之一。在解題過程中,考生們并不是找不到文段的重點句子,而是難以從關鍵句中歸納概括出作者的真正意圖。作者藏得太深,把很多人都騙了。那么考生們如何練就“火眼金睛”快速“揪出”作者隱藏的意圖呢,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在此進行指點。
想要找出文段的重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主題篩選、結構兩分法和聯合歸納法。方法的理論和應用在此不再一一贅述。考生遇到的真正困擾不是不會用方法,而是找到了重點句之后,依然選不出正確的答案,這就是由于對作者意圖的揣摩出了問題。實際上,作者通過文段表達自己的看法那是無可厚非而且很有必要的,在表達看法的文段中,一般非為兩種:一是正面積極的事物描述,作者是在肯定;二是揭露事物存在的問題,作者是在否定。我們發現考生對于肯定性文段的作者意圖容易把握,就是在選項中找出重點內容的本義即可,而對否定性文段的作者意圖常常出現錯誤,這需要歸納重點內容的言外之意。進一步來講,否定性文段,作者是在批評或批判,然而這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怒其不爭也”。對于否定性文段我們需要逆向思維,把握一個原則,作者認為不好的地方,是需要告訴我們如何把錯誤糾正過來,讓問題得到解決。因此選項中必須是選擇可以彌補缺陷、解決問題的那一個。
1、肯定性文段
在古典傳統里,和諧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于多樣性的認同。中國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對于和諧的經典認識與體現。中國古代的音樂藝術很發達,特別是一些中國樂器,像鐘、磬、瑟等各種完全不同的樂器按照一定的韻律奏出動聽的音樂,但如果只有一種樂器就會非常單調。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和諧源于中國古典音樂
B.差異是和諧的必要條件
C.中國人很早產生了和諧觀念
D.音樂是對和諧的經典認識和體現
【解析】答案選B。總分結構文段,首句引出話題,第二句給出觀點,三四句為事例論證。所以結構兩分后保留總句即觀點句:“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于多樣性的認同。”明顯是一個肯定性的文段,這是作者認同和肯定的觀點,找出與之相同的選項即可,故選B。
2、否定性文段
我們以往所理解的“現代化”概念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局限于表層經濟現代化,這也是遲發展國家長期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在物質層面上求變的欲望很強,而在制度層面和觀念層面上卻是文化守成主義的。這種狀況對于現代化實際進程的影響自不必說,它對于學術的影響是導致知識的流俗化。不斷地更換新詞語,在新詞語的裝潢下重復古老的思想觀念,結果是詞語和口號不斷地更換而社會精神氣質則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這段文字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
A.現代化應包括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三個層面
B.片面理解現代化是遲發展國家長期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C.物質層面的落后現狀是遲發展國家片面理解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現代化會導致知識的流俗化
【解析】答案選A。
總分結構的文段,冒號表示解釋說明,所以首句為文段重點。“我們以往所理解的‘現代化’概念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局限于表層經濟現代化,這也是遲發展國家長期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概括地講片面理解現代化是不對的,是典型的否定性文段。作者意圖是想要達到好的結果,因此應該是怎么樣理解現代化才是對的,故選A。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認為,考生們在找出文段重點句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兩步:一是判定出作者的或肯或否的態度;二是在選項中對應篩選。相信考生對此有所理解之后,能夠更準確更快速地解決一些片段閱讀的難題。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7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