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許多教誨,說來都挺好聽,諸如“剛、毅、木、訥”,“溫、行、忠、信”以及“溫、良、恭、儉、讓”等等,都不失“為人之道”。然而,這些“優良品質”歷來都是統治者、強者以及教育者用來______被統治者、弱者和受教育者的,他們自己一個個卻未必______。國人歷來______“成王敗寇”的邏輯,而缺乏起碼的是非觀念。一旦“成王”自然就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獲得了空前未有的優勢,話語______更使他們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教訓 遵從 遵循 特權 B.告誡 遵循 遵從 強勢
C.控制 遵守 遵從 優勢 D.訓誡 遵從 遵循 霸權
2.根據智利的法律,所有新房屋的制造都必須按照嚴格的建筑程序和監督流程進行,建筑物在開建之前_______地必須由專業機構負責設計,因為對房屋防震的要求極高,所以智利在建筑的每一個環節上都_______,不敢有絲毫的_______。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理所當然 精益求精 松懈 B.無一例外 按部就班 懈怠
C.一視同仁 精雕細刻 馬虎 D.毫無疑問 循規蹈矩 大意
3.徐悲鴻以復興中國畫為己任,使之突破傳統的束縛,并向現代化轉型。為此,他對中西方繪畫傳統都進行了潛心的研究,______地吸納了中西繪畫傳統的精華,并使之______,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中國美術史上______,繼往開來,終成為一代宗師。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繼承性 觸類旁通 承上啟下 B.批判性 融會貫通 承前啟后
C.創造性 舉一反三 空前絕后 D.突破性 爛熟于心 承先啟后
4.寄生植物,______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養料和水分來養活自己。許多寄生植物葉片的形狀和寄主大致相似,便于_______,而且搶占高枝,搶占向陽的位置,雖然毫無根底也要_______,出盡風頭。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名副其實 冒名頂替 裝模作樣 B.顧名思義 冒名頂替 裝模作樣
C.顧名思義 魚目混珠 虛張聲勢 D.名副其實 魚目混珠 虛張聲勢
5.(1)_______多枚藏家青睞的中國郵政正式發行的珍貴郵票,舉世同珍。
(2)隨著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手機功能越來越多,硬軟件配置越來越高,使用程序也越來越復雜,真是令人_______。
(3)上世紀50年代以前,舊式武俠小說雖也_______,但一直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報的報紙,都不屑于刊登。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匯集 匪夷所思 備受關注 B.匯集 不知所措 十分暢銷
C.薈萃 眼花繚亂 熱火朝天 D.薈萃 目不暇接 冷冷清清
(浙江公務員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解析
1.【解析】D。根據語境可知,統治者運用這些“優良品質”來“訓誡”被統治者。“控制”程度太深,而“告誡”、“教訓”程度又太淺。由此判斷,D項符合語境。
2.【解析】B。“建筑物”是不能與“一視同仁”項對應的,首先排除C項;而“理所當然”與“毫無疑問”都非常口語化,且一般單獨使用,因此排除A、D項。
3.【解析】B。因為要突破傳統的束縛,所以并不能僅僅繼承性地吸納,“創造性”與“突破性”修飾“吸納”顯然不妥,所以B項符合語意。觸類旁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承前啟后:側重于承接前人的,開創今后的,多用于事業、學問方面。承上啟下:側重于接續上面的并引出下面的,多用于文章結構方面。
4.【解析】C。顧名思義: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義與實際相符。這一句話中,后半句是對前面的解釋,所以用“顧名思義”合適。魚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冒名頂替: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假冒別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竊取他的權力、地位。句中沒有替他干事的意思,用“魚目混珠”合適。虛張聲勢:假造聲勢,借以嚇人。裝模作樣:故意做作,故作姿態。從“搶占高枝”、“出盡風頭”等詞語看,用“虛張聲勢”合適。
5.【解析】C。與“匯集”相比,“薈萃”特指聚集美的、好的事物。第一句由“舉世同珍”可判斷,郵票非常珍貴,用“薈萃”較合適,排除A、B項;第三句話中有兩個關鍵連詞“雖”和“但”,前半句和后半句話的意思是相反的,用“熱火朝天”較合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