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統的電教技術如幻燈、投影、電視、錄音、錄像等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推陳出新,在新世紀的現代教學中仍大有作為。教師利用幻燈、投影設計教學,可靈活控制教學信息輸出、解說速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益。運用電視錄像技術,以及尋音合成剪輯技術,設計課堂教學,令畫面清晰,生動形象,色彩豐富,感染力強。
從這段文字,我們不能推出的是()。
A. 傳統電教技術與多媒體相結合,推陳出新,在現代教學中仍將發揮很大作用
B. 教師利用電視、錄像、錄音合成剪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將會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C. 21世紀現代教育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由其構建的虛擬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而傳統的電教技術則不在其中
D. 現代教育技術盡管是整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但并不排斥傳統的電教技術,如幻燈、投影等
2. 在新世紀中,虛擬學校將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在虛擬學校里,課程內容將從虛擬圖書館下載;學生和教師在虛擬教室相會,進行“現場”輔導;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作業與練習,并通過電子郵件傳遞給輔導教師批改;教師給予相應的輔導;最后通過網上聯機考試,獲得結業。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和培訓領域的應用前景將十分廣闊。例如智能實驗室、智能操作平臺(工作臺)等。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該段簡括敘寫了新世紀中虛擬學校蓬勃發展的概況
B. 該段簡要描述了新世紀中虛擬學校的教學情景
C. 該段高度概括了新世紀中虛擬學校教學的基本要求
D. 該段扼要說明了新世紀中虛擬學校教學的途徑和前景
3. 中國的資源、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等特殊條件,都會影響中國的科技發展。在我與青年人接觸中,許多青年人熱心于世界科技的發展,他們有志成為世界學者、國際學者,對國際的重大問題給予極大的關注。為此,我要求他們多研究中國的重大問題。
文中加點的“為此”的“此”所指的內容是()。
A. 中國的資源、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等特殊條件,都會影響中國的科技發展
B. 許多青年人熱心于世界科技的發展
C. 許多青年人對國際的重大問題給予極大的關注
D. 許多青年人熱心于世界科技的發展,對國際的重大問題給予極大的關注
4. 進入20世紀以來,現代科學發生了偉大變革。但是自上世紀中期以來,這場革命顯現出明顯的“飽和現象”。比如核層次的研究、核裂變的應用,后來發展是比較緩慢了;還有受控熱核反應、粒子物理研究等,雖然都有新的發展,但速度與上世紀中葉不同了。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強大的科學能力又不能棄置不用,于是就產生了一系列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橫斷學科、綜合學科)。
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知道,“飽和現象”是指()。
A. 20世紀中葉以來,現代科學的發展和研究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
B. 20世紀中葉以來,現代科學已經發展到十字路口,亟待開拓新的領域
C. 20世紀中葉以來,現代科學雖有新的發展,沒有停頓,但發展速度緩慢難以出現新的突破
D. 20世紀中葉以來,現代科學的偉大變革日趨緩慢,開始處于停滯狀態,必須突破
5. 市場化的社會趨勢給長篇小說創作也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為了商業價值往往要迎奉不同層次的文化消費心理,忽視文學應有的認識作用與教育作用,娛樂至上超越了應有的精神追求,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傾向屢禁不止。為錢而寫作,更是有悖于藝術的本性。馬克思說:“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彼宰骷沂紫葢訌娝囆g創作的自覺性和應有的社會責任心。
從這段文字,我們不能推出的是()。
A. 文藝創作成為商業活動,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藝術責任感
B. 過分追求商業和利潤,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復存在了
C. 詩人不應該壟斷詩歌創作,詩歌的主人應該是人民群眾
D. 文藝創作成為作家謀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無法實現
(浙江公務員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解析
1. C 解析:由該段文字可得,由于傳統的電教技術的優勢,其在新世紀的現代教學中仍大有作為,故傳統的電教技術也應該包含在現代教育技術之中。由此判斷,C項錯誤。
2. D 解析:該段文字簡單敘述了虛擬學校的教學方法,并對前景作了扼要說明,A、B、C三項在文中并沒有提及,只有D項符合。
3. D 解析:“此”是指示代詞,一般承前句指代,由此判斷,A項錯誤,B、C兩項都不全面,只有D項符合。
4. C 解析:原文“飽和現象”后面的文字是對“飽和現象”的說明,其主要特點是“現代科學發展比較緩慢”,“雖然都有新的發展,但速度與本世紀中葉不同”。由此判斷,只有C項符合。
5. C 解析:該文段的主旨就是“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詩人的手段”是指謀生或商業行為。由此判斷,C項是對該主旨的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