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產業有其社會公益性,國家無可推辭地應擔當起0-16歲兒童和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的義務。此階段的教育以國家投入為主,社會為副。這16年中的滾動消費將不小于房地產。城市的一個孩子一年平均一萬元的教育投入,16年就有16萬的基本投入。全國15歲前的人口就有2.5166億,占全國人口19%。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 教育產業應堅持公益性 B. 我國教育消費市場匹敵房地產
C. 國家對兒童青少年教育投入巨大 D. 義務教育為國家財政帶來負擔
2.實踐證明,許多大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有自身的主觀原因,如個性的不利因素。而學校恰恰能夠彌補學生這些缺陷,進行性格拓展訓練、就業指導,提高學生應聘的技能技巧。但中國高校的就業指導、職業規劃及就業教育卻相當滯后,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遠不能比。發達國家的謀生教育、生存教育、職業教育從基礎教育階段一直貫穿到高等教育階段,另外還有完善的失業保障體系。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 大學生對工作不滿意有很多自身因素
B. 我國應對大學生就業提供一系列輔助支持
C.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
D. 全社會都應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
3.判定中國古代家教傳統的是非功過,首先要剖析古代家教思想中道德構成的基本要素。從古人留下的大量家訓資料中,我們不難發現,古代的家教思想道德構成不獨是家庭倫理方面的內容,而是已覆蓋到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各個層面,家庭是古代社會全面施行倫理教育的最初起點和最基層的常規機構。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 家庭是構成古代社會重要的基本元素
B. 中國古代家教傳統有何優缺點
C. 中國古代家教思想的道德結構覆蓋面廣
D. 中國古代家教思想包含著多元的道德結構
4.真正還原奧數教育,并非取消加分那般簡單。就高考來說,如果對人才的評價、選拔,能針對人本身,而不是靠證書、獲獎來“定格”,那么競賽場上的“高手”,在大學選材時就可能并不受青睞,就可能引導學生更關注個性、興趣、特長與能力的養成。
這段文字主要表達的意思是( )。
A. 奧數成績不能作為評價人才的主要標準
B. 還原奧數教育不能只靠取消加分
C. 傳統奧數教育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等
D. 還原奧數教育呼喚對人才實行多元評價
5.科學家們對孿生子這種“同步信息”現象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們認為,在雙胞胎或多胞胎中存在的一些疾病和性狀的相似性,是因為受精卵分裂時的時間因素在起著作用。當一個受精卵分裂為兩個相同的受精卵時,所用的分裂時間越短,那么二者相似的程度就越大。另外,他們之間的生物電接收器和釋放器是同步“運行”的。每當一方的生物電作用器開始啟動時,另一方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感受到,并且會釋放出相同的生物電,從而就形成了孿生子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同步現象。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 孿生子同步信息之謎 B. 孿生子基因的相似性
C. 生物電的作用過程 D. 孿生子能心靈相通
(浙江公務員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解析
1.C.[解析] 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文段首先談了由于教育產業具有公益性,所以國家責無旁貸投入最多。接著算了一筆經濟賬,用一連串的數字說明國家在0-16歲教育投入之多。所以選擇C選項。其他選項概括均不準確,予以排除。所以選擇C選項。
2.B.[解析] 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縱觀全段圍繞如何幫大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展開。作者所強調的是通過學校的一系列教育來彌補學生自身的不足,還介紹了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和成效,可見文段提倡的是在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輔助支持。所以選擇B選項。D項概括過于空泛,沒有準確涵蓋文段內容。所以選擇B選項。
3.C.[解析] 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題目要求考生對文段大意進行總結。文段首句即引出文段的關鍵詞“古代家教思想中道德構成”,接著說明古代的家教思想道德構成覆蓋了家庭倫理、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等各個方面,古代家教思想道德構成能覆蓋眾多層面的原因是家庭在起中介作用,所以文段主要圍繞著“中國古代家教思想的道德結構覆蓋面廣”進行的說明。所以選擇C選項。
4.D.[解析] 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文段討論了怎樣才能真正還原奧數教育,以高考為例,提出“對人才的評價、選拔,能針對人本身”,“就可能引導學生更關注個性、興趣、特長與能力的養成”。可見作者認為對人才進行多元評價是還原奧數教育的有效方式。所以選擇D選項。
5.A.[解析] 本題屬于意圖判斷題。抓住文段的首尾兩句:“科學家們對孿生子這種‘同步信息’現象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到“從而就形成了孿生子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同步現象”,可以看出文段是在對孿生子同步現象的成因進行解釋。所以選擇A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