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在創造燦爛文明的時候忽視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曾經孕育了輝煌燦爛文明的巴比倫已湮沒在漫漫黃沙之下;早期人類文明發祥地印度河流域由昔日的良田沃野變成65萬平方公里的塔爾沙漠;被譽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流域如今成為以“黃土高坡”為特征的貧窮落后之地……有人曾說,人類文明起始于砍倒第一棵樹木之際,將毀滅于砍倒最后一棵樹木之時。
本段文字直接支持的觀點是( )。
A. 人類在創造文明的同時卻破壞了生態環境
B. 人類破壞生態環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懲罰
C. 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D. 一味的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帶來人類的毀滅
2. 廣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程度。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競爭中,“智能資本”帶來的收益可以說是無止境的。“智能資本”最終將導致社會財富的大轉移,即從自然資源的擁有者手里轉移到那些掌握著科技知識的人手中。正因如此,當今物質資源貧乏的國家,只要充分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了科學技術知識,就可以發展成為經濟上的強國。
對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
A. 在高科技時代,要想成為經濟上的強國,必須依靠知識驅動
B. 在高科技時代,最可貴的資源是智慧,財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學技術知識
C. 在高科技時代,能否發展成為經濟強國,關鍵看能否充分掌握并有效運用科學技術
D. 在高科技時代,廣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依賴程度
3. 科學家在地面實驗室的實驗表明,一些小分子物質經紫外線照射可以生成氨基酸。光譜分析表明,星際空間存在著這樣的小分子物質。科學家還利用衛星進行了有關實驗,這樣的小分子物質在太陽紫外線的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子。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彗星在空間運行時會吸附上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彗星結構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更容易產生類生命物質,它們雖具有類似原始生命的結構,但不能自我復制。據此,有的科學家推測:地球生命之源可能來自40億年前墜入地球海洋的一顆或數顆彗星。
下列選項中最有可能成為科學家進行以上推測的直接根據的是( )。
A. 星際空間存在著可以生成氨基酸的小分子物質
B. 彗星在空間運行時,有可能吸附上氨基酸
C. 衛星實驗表明小分子物質在太陽紫外線的照射下能生成氨基酸
D. 彗星上存在類似原始生命的結構
4. 市場管理當局開設創業板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但是,站在不同立場的人,對于創業板還是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看法。對于能夠敲開這扇大門的創業投資企業來說,他們像阿里巴巴那樣掌握了“芝麻開門”的仙訣,憑著資本市場的魔力,輕松地成為讓人艷羨的大富豪;而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創業板的出現,很可能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在接受投資機遇誘惑的同時,可能更多地要承受無法想像的市場風險的折磨。
對這段文字表達的主旨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A. 開設創業板的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小企業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B. 創業板對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
C. 對于掌握資本市場規律的投資者來說創業板的開設無疑是個巨大的機遇
D. 創業板的開設很可能給多數中小投資者帶來無法想象的風險
5. 印象中光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讓人抓不住蹤跡,總希望能給光踩一腳剎車,看清它的模樣,說一句:“累了嗎?歇歇吧。”而現在,科學家真的能勒住光的韁繩。別再以為光是“神行太保”,它也可能像蝸牛一樣蜿蜒蠕行。
以上文字最有可能說明( )。
A. 科學家發現光的傳播速度不是一成不變的
B. 科學家能慢化光速
C. 光速其實是可以隨意變化的
D. 人類對光的傳播速度存在誤解
(浙江公務員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解析
1. D 解析:主旨推斷題。文段第一句話引出下文,說明了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最后一句明確主題,是主旨句,D項是對其的同義替換。A、B兩項斷章取義,C項的結論不能通過文段內容直接推出。
2. C 解析:主旨推斷題。文段第一句強調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智能資本”即由科技成果帶來的資本,可以導致財富的大轉移,最后一句也強調了科學技術知識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故可知本段文字的主體是科學技術,因此本題正確答案選C。A、B、D三項不是對文章主旨的表述。
3. B 解析:文意理解題。科學家推測的內容是生命之源可能來自彗星,故最有可能推出這一結論的直接根據應該涉及到彗星和生命之源相遇的事實或可能性,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B項。D項表述不符合文意,屬于無中生有。
4. B 解析:主旨推斷題。本段文字分為兩層,第一句為一層,之后的為一層,為轉折關系,故重心在后。關鍵詞“但是”后即為表達主旨的句子,也是第二層的中心句,后面是對這句話的展開說明。B項是對中心句的同義替換。A項說法錯誤,開設創業板的目的是為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中的高科技產業是重點而已;C項、D項說法片面。
5. B 解析:意圖推斷題。本段文字的重點在轉折連詞“而”之后,故排除D項;“科學家真的能勒住光的韁繩”,根據這句話猜測科學家能減緩光速。A項推論過于保守并且通過文中的用詞“勒住”推知是科學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不是“發現”什么;C項說法又夸大了事實。故答案為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