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工作生活都“壓力山大”的當下,我們用于社交的時間、精力十分有限,或者說僅夠維持最重要的一部分社交。社交網絡則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最大限度的關系維持:幾張隨手拍的圖片,一段百十來字的文字,就可以讓別人了解你的目前狀態;點個贊,叫幾聲好,就能刷出存在感,實現互動?!皶瘛痹谶@個過程里成為一個“容器”。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社交網絡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
B.社交網絡降低了人們的社交成本
C.社交網絡使人們的關系維持變得便捷
D.社交網絡是一種新型的社交方式
2.所謂總體的理解和把握,就是顧及全局以及全局和各部分的關系。在此“總體的理解和把握”是指( )。
A.把握全局關系和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B.顧及全局、各部分,及其相互關系。
C.處理好全局以及全局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間的關系。
D.顧及全局并顧及全局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3.中國歷代統治者對戶口的管理都極為重視,他們將戶口多寡作為國力盛衰與社會治亂的標志,建立了從中央至州、縣、鄉的完備戶籍管理體系,但究其原因,是將戶籍作為調派勞役、征收賦稅的主要依據,以此維護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特權。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烙印,縱使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難以抹去。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 )。
A.戶籍管理體系的文化背景
B.戶籍制度存在的歷史根源
C.中國古代戶籍管理體系的構建方式
D.戶籍制度對維護政治統治的深遠影響
4.確實是一種巧妙的安排,讓我們這個地球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資源。但是,藉此而賴以生存的人類決不滿足于僅僅從這些自然資源中獲取谷物等以填飽肚子。當然,也只有當他們遠離饑餓的時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對周圍豐富的聯想能力以及由此而迸發出的無限創造力,從而將某些自然物轉換成為人所需的人造物,創造出一種與當時人類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生產形式——制陶。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溫飽問題的解決是藝術創造的必要的物質基礎
B.制陶技術是人類創造性地利用自然資源的結果
C.人類生產形式的改進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
D.制陶技術是人類利用自然滿足所需能力的標志
5.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同自然規律一樣,社會規律也具有客觀性、普遍性、重復性,不能創造,不能消滅,不能改造。但是,自然規律發生作用是盲目的,而人類社會則是由社會活動的主體──人組成的,社會規律要通過人的活動才能發生作用。對于社會規律,人們要尊重它,同時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按規律辦事。
文段意在說明的是( )
A.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B.自然規律發生作用是盲目的
C.人們應尊重社會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按規律辦事
D.社會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重復性,不能創造,不能消滅,不能改造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解析 題目或解析有誤,我要糾錯。
1.答案: C
解析:文段說明了利用社交網絡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最大限度的關系維持,即C項的內容,故選C。A項沒有涉及“關系維持”,B項是文段的部分內容,而D項沒有提到社交網絡的特性。
2.答案: D
解析:由提問可知本題屬于詞句理解題。
根據“所謂……就是……”可知,“總體的理解和把握”指的是“就是”后面的內容,D項是對“顧及全局以及全局和各部分的關系”的同義替換。其他三項表述片面,予以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
3.答案: B
解析: 文段主要介紹了歷代統治者重視戶籍制度的原因--維護封建特權。選項中“歷史根源”的表述與此最接近,故本題選B。
4.答案: C
解析:據提問“意在”可知此題是隱含主旨題。
本題要從整體上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從關聯詞著手,題干強調的重點是在轉折關聯詞“然而”之后,后面說明只有在遠離饑餓的時候,才有心思利用認知能力等迸發出創造力,創造出新的生產形式。舉例說明制陶技術的產生,意在說明生產方式的改進源于生活方式的需求。故正確答案為C。
B選項是材料意思的直面表達,不是引申意義;C項“標志”與文意不符,制陶技術只是人類利用自然滿足所需能力的其中一種技術;材料重點講的是人類生產形式的改進而非“藝術創造”,所以A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C
解析: A、B、D三項是文段原文,說法雖然正確,但不是文段的意圖所在。文段意在說明的是“但是……而”之后的內容,通過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的對比來說明,人們要尊重社會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按規律辦事。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