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閱讀是行測中的必考題型,想要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對這部分題型的掌握尤為關鍵,其中聯合歸納法是常用的解題方法,主要是通過歸納各分句的共同屬性,從而提煉出若干分句所共同圍繞的主題,接下來由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通過真題回顧的方式為您解讀聯合歸納法如何解題。
【例題1】在自然界中,組成強子的夸克之間趨向于強作用力的平衡,要想徹底打破這種平衡,用目前的高能加速器還不足以實現;在原子中,運動中的電子總是盡可能處于能量最低狀態;在生物運動中,生物體內的各種運動也具有平衡的趨向,維持代謝的平衡是生命能夠存在下去的基本條件。在社會領域中,生活關系有著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必然趨向。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任何事物、要素和運動形式都具有自身趨向平衡的本性
B.任何事物都處于各種內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的系統中
C.任何運動存在的不平衡都源于事物內部趨向平衡的運動
D.任何事物或要素可以通過自身“調節”趨向一種新的平衡
【答案】A
【解析】文段屬于并列結構,主要從自然界和社會領域兩個層面入手,介紹了事物內部具有的平衡趨向的本性。B項中的“外部平衡”文段未涉及,故應排除。文段圍繞“平衡”展開,“運動不平衡的根源”從文段無法推出,排除C。D項的“都可以趨向一種新的平衡”表述絕對,文段只是說“具有平衡的趨向”,故排除選項D,本題答案為A。
【例題2】在閱讀傳統的紙質圖書時,文字本身不會移動,可以讓人平心靜氣,但在電腦屏幕前閱讀時,鼠標點擊和滾屏不可避免地會打斷人的注意力,讓人很難對文字進行全面把握,令人失去耐心。此外,手指在觸摸紙張和顯示屏對大腦的感知區域的刺激也完全不同。前者更有助于激發人的潛意識,幫助人深入理解文字之美,而不僅僅止步于獲取信息。
A.傳統的紙質圖書具有難以替代的優勢
B.傳統的閱讀方式更有助于大腦的開發
C.獲取信息并非閱讀的主要目的
D.使用電腦閱讀給全面理解文意帶來諸多障礙
【答案】A
【解析】這個文段屬于并列結構,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傳統紙質媒介相對于電腦閱讀的優點:一是紙質媒介可以讓人平心靜氣;二可以激發人的潛意識,幫助人理解文字之美。由此可得,正確答案應該選A。
【例題3】在中國,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日,這是因為人們在農耕文化發展過程中,認識到季節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習俗。古人發現“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1世紀后從祭月、拜月發展到賞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紀后中秋節成型,八月十五秋季正中,故稱中秋。此時正是桂花飄香之際,人們面對人間桂,聯想月中桂,于是在賞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賞桂的習俗。最遲在9世紀,吃月餅的中秋習俗已經出現。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中秋節的形成過程
B.古人重視中秋節的原因
C.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D.農耕文化對中秋習俗的影響
【答案】A
【解析】這個文段屬于順承句群,主要介紹了中秋節的形成過程:很早以前,古人就有祭月、拜月的習俗;公元1世紀后發展為賞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紀后中秋節成型,定在八月十五,并有了“中秋”之稱,添了中秋賞桂的習俗;最遲在9世紀,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經出現,以時間維度展開,敘述了中秋節的形成過程,故正確答案選A。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7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