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填空一直以來占據著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半壁江山,同時也是在做題中容易失分的地方。從題量上來講,一般穩定在20道題目。往往側重對于三類詞語的考察:成語,實詞,虛詞。一個詞從誕生開始意義總是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的,這個與漢語的表意性有關,漢子是表意文字,社會的變化必然導致有限的漢字去表示多變的社會,從而導致一次詞義的多義和相近詞義的誕生。而實詞辨析成為同學們在做題中的重災區。今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就從詞義角度分享給大家三個角度去區別詞語的含義。
1、 含義側重的角度辨析詞語
有些同義詞的差別表現在詞義的側重方面的不同,比如“精巧”和“精致”。“精巧”側重在強調巧妙、玲瓏;“精致”側重強調別致、新奇。再如,“首選”和“精選”。“首選”側重強調首要的選擇;“精選”側重強調精心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語義的側重區分一些詞語。
例1:①中國各族人民共同______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的________。
③夜晚來了我還依然_______眼睛,因為我看見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跡。
A.制造 過渡 打開
B.創造 過渡 睜著
C.創造 過度 閉著
D.組建 過度 張開
【答案】B。解析:第二題看“過度”側重于超過適當的限度,“過渡”側重于事物由一個階段或一種狀態逐漸發展變化而轉入另一個階段或另一種狀態,結合題干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應該屬于兩個不同階段的逐漸變化選擇“過渡”,排除B、D;“打開”側重于動作方式,“睜著”側重于狀態,根據題干應選擇夜晚來臨時眼睛的狀態,選擇“睜著”。故答案選擇B。
2、語義輕重的角度辨析詞語
語義的輕重往往表現在同義詞中,一般而言,動詞和形容詞在語義輕重上的差異比較明顯,這樣我們就可以沿著這個角度對近義詞進行辨析加以區別。比如“失望”和“絕望”,都表示不能夠滿足的意思,“失望”指失去了希望;“絕望”徹底的不在抱有希望。“失望”相比語義就要輕很多。“損壞”和“”毀壞。“損壞”指程度較輕的破壞、損失,“毀壞”指性質較嚴重的破壞。
例2:我們的研究發現,在工作機動上的個體差異是明顯的。比如,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兩個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財富,圣雄干死一生粗布纏身,人生目標________。
A、相差甚遠 B、各有所長 C、截然不同 D、南轅北轍
【答案】C。解析: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題干中強調的是人生目標的差異性,“各有所求”未體現差異性,“南轅北轍”強調的是行動和目的相反,都不符合題意,排除 B、D。“相差甚遠”和,“截然不同”都有強調不同的意思,“截然不同”比“相差甚遠”語義重,故比后者更契合題意,本題答案為 C。
3、詞義范圍的角度辨析詞語
詞語從誕生開始的象形表意到后來不斷豐富的詞義變化,必然會導致一詞多義和同義詞之間的范圍變化的問題,其實古今意義的區別就能夠看出詞義的變化,比如“妻子”,古代意思就是妻子和孩子,現在意義上只指男性的配偶。隨之時代的變化,詞義的大小也發生變化,現代漢語中的很多詞匯也體現了這樣的特點。比如“年代”和“年月”。“年代”指的較長時期,“年月”指比較短的時期。再如“事情”和“事件”。“事情”泛指一切活動和發生的現象,意義范圍最大;“事件”已經發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圍較小。
例3:當漂泊成為生活的主題,何止中秋、端午、重陽、清明——物質豐盛的同時,傳統節日文化感也在不知不覺中_______,被大城市日益濃厚的商業氛圍所__________。
A.滅絕 替代 B.消亡 排斥
C. 淡化 取代 D.喪失 非議
【答案】C。解析:滅絕指消滅干凈;消亡殆盡;消亡指滅亡;消失;喪失指失去;淡化,減弱或減輕。均有失去沒有的意思。滅絕和消亡語義較重,題干中圍繞傳統節日的文化感,滅絕和消亡語義太重,排除A、B。淡化和喪失,淡化側重講減弱,喪失側重講失去,搭配文化感淡化更符合題干,故此答案選擇C。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7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